正在湖南卫视热播的反腐题材的影视剧《人民的名义》,在朋友圈被刷爆了,好评如潮,豆瓣评分高达9.1分。很多网友评价说,这部反腐剧尺度空前突破。
十年前,《苍天在上》《大雪无痕》《省委书记》《生死抉择》等反腐剧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然而,因数量泛滥和过度开采,2004年,广电总局颁布“净化工程”中规定“电视台黄金时段禁播涉案反腐题材剧”。反腐剧逐渐淡出电视黄金档后,对于这个烫手的山芋,不仅投资方不敢接,就连作家都不敢碰,“空窗期”长达十多年。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力度空前,党中央以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坚定决心,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绝态度将从严治党不断规范化,也带来了文化市场的变化。《人民的名义》编剧周梅森被誉为“中国政治小说第一人”,送审时他本来做好了“删掉5集、改1000次”的心理准备,没想到审查仅仅十天就通过了,还给出了“气势磅礴,石破天惊”的高度评价。
反腐倡廉是当前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重大主题,用艺术的形式有效揭露现实矛盾,直面“敏感问题”,表明党从严治党、惩治腐败的决心和勇气很有必要。反腐影视剧作为艺术式样在20世纪90年代诞生,冬眠十余年,到当下的复苏。《人民的名义》就像一只报春的燕子,预示着反腐影视剧逐渐繁荣的景象。
在我印象里,湖南卫视热播的影视剧,大多是“青春偶像剧”和“古装穿越剧”,哪怕播出现实题材剧,也多是“抗战剧”“谍战剧”“婆媳剧”,在湖南卫视播出《人民的名义》这样政治主旋律大片反而显得有些“非主流”,观众尤其是90后年轻人的审美观会因此发生变化吗?这部剧在网上受年轻人追捧,说明很多年轻人已经接受了这样的艺术形式。其实,无论什么样的艺术样式,它都具有自己相对独立的美学品格。反腐影视剧中,塑造了不少真实可信的反面人物典型,就像一面照妖镜,淋漓尽致地勾画了他们的丑恶嘴脸。
这部剧塑造了众多可圈可点的反面人物形象,如第一集出现的赵德汉的原型就是“亿元司长”魏鹏远。表面上看,赵德汉清廉得有些不近人情:住在一套七十平方米左右,老旧不堪的机关房改房中,家具还是赵德汉结婚时置办的。卫生间的马桶在漏水,隔上三两秒钟“滴答”一声,似乎不是漏水,而是故意的,水龙头下的脸盆里积了半盆不要钱的清水。当最高人民检察院反贪局总局侦查处处长侯亮平接到举报搜查他家时,赵德汉吃着一碗炸酱面对付着晚饭。住筒子楼、出门靠自行车,一个月“省吃俭用”给老母亲寄300元的生活费。
可画风突变,前方高能:在一栋不在赵德汉名下的豪宅中,查获了两亿三千九百九十九万元赃款,堆积如山的现金,冰箱、床都还放不下,卧室一堵人民币堆积起的墙,让人叹为观止。在人赃俱获的时候,赵德汉哭了,“我是农民的儿子,穷怕了,一分钱也没敢花。”最后,他闻着钞票的气味,看着四年来的“战果”痛哭流涕。老戏骨侯勇“人格分裂”式的演技,把小官巨贪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与陆毅的演技对飚让观众直呼过瘾。权欲熏心、工于心计、虚伪善变、厚颜无耻……当代官场现形记的反腐影视剧中塑造的反面角色就是区别于其他影视艺术样式的一大突出审美特征。
中国影视艺术的发展呈现多元化的格局,主旋律影视艺术作品的创作中出现敏感反腐题材是一个很大的突破,表现了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敢于承认自身肌体中的腐败现实,并以无畏的勇气领导人民与腐败作英勇斗争,直面社会现实,揭示社会矛盾,大胆揭露贪污受贿、腐化堕落等腐败现象。反腐败斗争和现实题材催生了反腐影视剧,也满足了符合当前人民群众的审美需要。通过反面人物形象的塑造,揭露了贪官的丑恶灵魂,而他们的贪污腐化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这种审美观或许可称为“审丑”,为影视艺术的鉴赏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作为审美形态的丑,突出特征是混乱与缺失,指形式上的畸形、混乱,损毁,缺少了形式美所必须具备的完整、均匀、对称、和谐等因素。在反腐影视作品中,贪污腐化的官员由于被赋予了特殊的权力和责任,然而他们最终并没有让权力行使符合人民所期望,没能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所作所为构成了一种不和谐的关系,身上烙下了丑的印记。阳光照不到的地方留下阴影,真善美总是伴随着假丑恶,矛盾中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正如毛泽东所言:“一切危害人民群众的黑暗势力必须暴露之,一切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必须歌颂之。”对于艺术的表达,既可以歌颂美好的事物,也可以鞭笞丑恶的事物,反腐影视剧在鞭笞丑恶事物中的腐败现象方面走在了其他艺术形式的前列。
反腐影视剧所塑造的反面人物形象总是将其置身于具体的环境中来展示人物的性格、行为、心理的历程轨迹,不仅揭示了他们由人变成魔鬼的过程,而且反映了他们“魔性退场,人性复归”,使得人物性格丰满、内涵丰富,更为真实可信。《人民的名义》对腐败现象的揭露中,寄托了自己的审美理想,通过塑造出的鲜明贪官形象,饱含爱与恨、肯定与否定的思想情绪。贪腐之丑正好衬托了清廉之美,同时,反腐影视作品中的“丑”也有独立的审美价值。《人民的名义》在对丑恶的无情批判中,深刻揭露了丑的本质真实,观众从腐败分子的毁灭中获得了审美的满足,把受众导向了真善美,引导受众去认识丑的本质,提高了人们分辨美丑的能力,给人启迪和思索,这样的人物形象也自然具有了美的意义。
文/普嘉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 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