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新闻>电视剧

如何投资下一个《人民的名义》?

如何投资下一个《人民的名义》?

也许是小鲜肉玄幻剧看腻了,集齐了一众中生代演员的反贪腐主旋律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爆火,口碑收视双丰收。

导演李路和编剧周梅森成了众人追捧的对象。媒体们蜂窝而上,追问着那些“爆红”背后的秘密。错过了先机的投资人则抚掌嗟叹,“你们当初怎么不找我来投资?”希望借着他们的金手指炮制出下一个全民爆款。

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受关注

但坦白说,当下一个爆款真正摆在投资人面前时,结果可能并不会有所不同。


<>

千万不要提“正剧”俩字

试问,一没有鲜肉撑场,二没有鲜花站台,三没有分分合合的多角虐恋,有的就是一班平均年龄40岁以上的中老年话剧演员,演的不是朝堂之上的君臣对峙、就是官场当中的权责博弈,谁会为这样一部电视剧买单?

毕竟,类似的投资失败故事,可以说上两天两夜。

2007年,《大明王朝1566》在湖南卫视首播,此剧有评价称,“其制作之精良、立意之深邃、剧作之讲究、台词之精妙,在当今国剧中难有匹敌。”但最终以不到0.5%的收视率黯然收场。

《大明王朝1566》剧照

在更早的2003年,《走向共和》一度被称为“内地第一部大型近代史连续剧”,投资在当年更是过亿,可惜播出后收视率不高不说,后又遭遇禁播,投资人的银子也打了水漂。

资本总是讲究趋利避害的。“现在不管是投资方还是电视台,千万不要提‘正剧’俩字,说了他们掉头就走。”以致于,在今年1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中,古代题材剧共21部,而这其中,历史正剧不超过5部,唱主角的依然是传奇、神话、武侠题材。

一骑绝尘而去,稳则稳矣,但偶尔也会错过一些惊喜。

《北平无战事》

2014年电视剧市场的最大赢家《北平无战事》,曾经便遭遇过7次撤资。最出名的是第一次,编剧刘和平跟投资方见了面,都快谈妥了,但对方要求赶上当年建国60周年的窗口期。时间太赶就会影响到创作,刘和平不同意,对方丢下一句“那我们不搞了”,转身就撤资走人。

正当红的《人民的名义》,在开机前更是吓跑了50家投资方。大型企业、国企、民企、上市公司、影视界领军公司都有,谈的时候慷慨陈词,“一定要投!李导,这个项目投多少都行。”该出手时,“合同签完、毁约,合同签完、毁约,不是一个两个,是连续。”

相比对流量小鲜肉和小花们动辄上亿的投资,大家对“正剧”的决心都还欠着一点。


<>

“得一知己,死而无憾”

在一场看似有些反市场的赌局里,找到一个笃定的投资人,就像谈了一场志同道合的真爱。

关于“中国最好的历史正剧导演”张黎,一种传言是:张黎每拍必超,且超支巨大。但碰上同道的投资人,总归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张黎当年拍摄《中国往事》时,有一场竹林的戏。投资人兼主演张国立觉得,在拍摄地横店完全可以完成拍摄,张黎也答应了。几天后,张黎找到张国立说:“我找到了一处更好的竹林,那里的叶子更好,我想去那里拍。”

张黎

原本,张国立是在片子中途遭遇撤资时,带着1500万来紧急救场。这番倒好,为了一片竹林,追加投资是跑不了了。几经交涉未果后,张国立眼看着张黎带着剧组转场,花4天时间拍了这场竹林戏。“张黎这个人就是这么轴,我们又为此花了很多很多钱。”

有人形容张黎,“拿电视剧当电影拍”。 张黎觉得,就该这么讲究。“消费者有权利享受一个画质饱满、感情充沛的产品。”

这时候,投资已经不太像一笔买卖了。好在张黎也没坑了哥们,据说《中国往事》单集投资80万,问世后单集卖到240万,张国立也获利不少。

同样的故事发生在《北平无战事》剧组。当年,刘和平只花了20分钟介绍自己剧本的概要,就打动了投资人李力。

在李力的自述中,那是他第一次见到刘和平,觉得这人瘦瘦的,说话语速很快。他一听就明白了,刘和平要拍1948~1949这一年的事,从两家人的故事展开讲国民党的币制改革。李力觉得,这个题材以前没有,这个角度更没有,自己是真喜欢,不投太可惜了。

刘和平

后来,其他投资人七次撤资,紧接着又有两个一线导演团队解散。刘和平很是受挫,跟李力说:你先撤资吧,少赔点,我先出书,书出来有影响力了再做电视剧。

李力也很实诚:那不行,刘老师你放心,开弓没有回头箭。拍出来大不了我拿着一堆碟片自己看,也值了。

刘和平回了李力一条短信:得一知己,死而无憾。

《北平》最后投入一共1.5个亿。集齐了刘烨、陈宝国、廖凡、焦晃、王庆祥等七位影帝飙戏,片酬却都是友情价,差不多一半的投资都交给了“艾丽莎”—— 一种电影摄像机,用它拍电视剧,意味着很多地方都得按拍电影的高标准来。

李力对刘和平的不妥协也津津乐道,甚至是赞同。“很多人跟我说这样的剧,得向官方妥协,得向市场妥协,我不太喜欢妥协这个词……我相信是金子一定会一直发光的,在今后5-10年内,在同类型剧目中,别的剧很难超越它。”


<>

“我们当时太年轻了”

“正剧”和普通电视剧的不一样还在于,它们从来就不仅仅是产品或者作品,总有着现实投射和时势风向的意味。

过去,因为审查修改而被延迟甚至流产的剧集不在少数。某种程度上,此类电视剧是“富贵险中求”。划准点,找好角度,盯紧窗口期,是不亚于钱的另一项重要投资。

当年,《走向共和》让张黎作为内地导演的一个品牌就此得以确立,但这也是内地迄今引起争议最大的一部正剧。

由于剧中对历史的重新解读,《走向共和》在当年引起的争议直达中央高层。以致于,60集的篇幅被压缩为59集播出,央视播出一次后禁止重播。也正是在《走向共和》停播之后,广电总局成立了专门的重大历史题材审查单位。

《走向共和》剧照

后来,张黎为主旋律电影《辛亥革命》写下了这么一段案头文字:“很多影视作品……有一个重要的缺陷,就是对满清政府的描写用的是一种漫画式的处理手法,人格上矮化,智力上弱化……因此,我们在创作中……在艺术处理上,一方面不在人格上矮化清室,同时凸显革命的坚定。”

这段文字,某种程度上说出了张黎对《走向共和》拍后感。“我们当时太年轻了。换句话说,就是太猛了,缺乏智慧。当时应该成熟些,当然这是年龄使然,每一代人都这样。如果采取些技术处理,在一些并不伤及主题阐释的东西上再柔和些,可能它不会激怒那么多人。”

到了《北平无战事》阶段,就已经迎来了反腐题材影视剧的窗口期。其时,全国范围内已经掀起了“反腐”大规模行动和宣传,“打老虎”一词成为官方和民间共通的关键词汇。

不过,投资人还是顾虑重重。刘和平先后和7家投资人分手,跟时局不无关联。刘和平说,“最后他们都顶不住了,纷纷撤退,许多投资人可能觉得内容比较敏感、有风险,投这么大的资拍出来最后不许播怎么办?”

在后来的采访中,投资人柯利明和创作者刘和平都不否认《北平无战事》存有运气因素——政治环境给了他们以及这部剧一个贵重的机会,否则这部1.5亿的剧集同样生死未卜。

从去年开始,投资形势似乎更加明朗。中纪委的反腐纪录片《永远在路上》、《打铁还需自身硬》在央视播出,大量官员的贪腐细节和落马高官的忏悔出现在这部纪录片中。文艺创作,也需要跟上形势。

今年2月,重庆卫视重播拍摄于十几年前的历史正剧《大明王朝1566》,经过网友“自来水”传播效应,发酵成为炙手可热的网红剧。而当下热播的《人民的名义》,“反腐反到副国级”,更是引发新一轮讨论。

<>

这些迹象,似乎意味着:“正剧”回暖了。

但是,对于投资人而言,相比其他品类的电视剧,正剧依然算不上一门好生意。制作成本相对较高,广告植入却几乎难见踪影。所以,该如何投资和制作正剧?跟着时势风向走,可能会没有错。

《人民的名义》不鲜不嫩,凭什么火?

上一篇

《人民的名义》不鲜不嫩,凭什么火? 《人民的名义》不鲜不嫩,凭什么火?
一部戏用了8个替身,全程坐着拍戏,却被吴京称为是最敬业的演员

下一篇

一部戏用了8个替身,全程坐着拍戏,却被吴京称为是最敬业的演员 一部戏用了8个替身,全程坐着拍戏,却被吴京称为是最敬业的演员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点击排行
热门专题

蜀ICP备2020026468号-4

Copyright © 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