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出你的声音。”
最近热播的《大秦帝国之崛起》口碑颇好,作为一部良心剧,小十君在微博上看到了各式各样的安利。
老腊肉有嚼劲,历史剧学典故,类似这种理由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但当看到有人说“为了演员们原声演出、现场收音,这剧也值得追下去”的时候,小十君(微信ID:dsfysweixin)愣住了。
越想越不对劲,什么时候剧组“正常工作”都变得弥足珍贵了?
曾经配音是为了完美效果才存在的,而现在却本末倒置,变成了挽救颓势国产剧的万金油。
前阵子替身炒的沸沸扬扬,殊不知“替声”的现象如今也相当泛滥。
何为“替声”?
其实他们的本职是配音演员,靠声音行走江湖,早期活跃于动画片和译制片中。
然而自《甄嬛传》以来,他们普遍成了代替荧幕中明星发声的幕后员工。
之前金星提到的“数字小姐”就引发了广大吃瓜群众的一顿乱猜。
演员在表演过程中不认真背台词、说台词,而是用数字来代替,全指望后期加配音,这种诡异的现象在业内好像已经见怪不怪了。
对此类现象,兢兢业业的老演员们愤怒之余也是实力嘲讽。
▲表白老戏骨陈宝国。
实际上,当我们谈论演技时,大多关注的是演员的面部表情,殊不知声音、台词表现力也是演技的极为重要组成部分。
很多演技大奖都要求演员原声演出,使用"替声"是没资格参于奖项角逐的。
正如当年陈凯歌的《霸王别姬》征战戛纳,张国荣没能夺得影帝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程蝶衣的角色绝大部分不是他自己的声音。
许多演技派常常以自己出色的台词表现力为傲,圈内出了名耿直的宁静同学就曾说过:
<>演员的成就应该跟他的声音是一体的,这是不可分割的。
>在这点上,做的特别到位的还有wuli“50亿影帝”——黄渤。
北京电影学院配音专业毕业的他,国语版《麦兜响当当》、《小王子》里都能听到他的声音。
而他自己拍的片中,不论是《疯狂的石头》里家乡方言青岛话,还是《杀生》里充满火锅味的四川话,都是手到擒来。
同样在声音这行很专业的还有张涵予。
且不说译制片《教父》,《指环王》里都有他的声音,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国产动画片《西游记》前几集的猴哥也是由他配的音。
以往的配音经验对黄渤、张涵予的演技是否有加成我们不去深究,但两位极具特色的声音确实早已深入观众内心。
▲诗朗诵style的渤哥见过没?
入木三分的台词表现力对这些演技派来说无疑是不可或缺的,但对如今大部分的小花、鲜肉而言,却往往被选择性忽略了。
说到这,就不得不提承包了大半个IP流量剧女主角的配音演员——季冠霖。
即使你没看过真人,也多半听过她的声音。
《三生三世》里的白浅、《孤芳不自赏》里的白娉婷、《锦绣未央》里的李未央。
很难想象仅同一期的热播剧中,女主的配音居然都是同一个人,这让人不禁感慨:IP剧太多,"替声"不够用了。
▲以上角色也都是季冠霖配的音。
多部剧使用同一个配音,不仅对季冠霖这样的演员来说是超负荷运作,对观众也是种伤害,违和不说,还容易产生审美疲劳。
既然这样,为什么还要执意使用"替声"呢?
除了已经不想吐槽的小鲜肉们堪忧的演技,客观因素也不得不提。
众所周知,天朝作为电(神)视(棍)剧出产大国,每年拍出来的剧,集数垒在一起可以绕地球好几圈。
如此庞大的数目之下,你有看过剧组在马路边拍戏么?
百八十年或许能碰上一个,剩下大部分都选择窝在影视基地闭关修炼。
单说有名的横店影视基地,最多的时候一天有40个大大小小的剧组挤在一起拍戏。
这边在敲锣打鼓,那边在搞爆破,都是不可避免的。
此时现场收音也是乱七八糟,能听得清演员在说什么都不容易了,没有后期配音,根本无法完工。
还有就是台词审查,但凡广电发现一句台词或一个称谓有问题,整部剧都要改动。
此时再叫明星大腕们回来似乎不太现实,任劳任怨的配音演员就成了不二选择。
最后到了后期制作,一些大制作一方面花天价片酬请大牌明星,另一方面却在后期时“哭穷”,能省则省,制作周期紧,质量自然不高。
专业的配音演员张震(不是小十君的男神震)就曾整理出一份后期配音时导演及片方的常见语录:
<>前期没拍好,希望后期配音大家帮帮忙,帮我们弥补一下。
前期拍戏钱花超了,后期没什么钱,能不能帮帮忙。
此处要不要配音不一定,你先说上,用不用我回头考虑考虑再说。@知乎答主:兰夕
>所以说,其实整个电视剧的制作过程都是漏洞百出的,然而围观的我们只能看到最后的成品。
<>不能说责任全在演员,是每个环节都有问题,只是在演员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宋方金
>也正是在整个市场的大环境下,好点的"替声"都练就了一身“屎上雕花”的绝活。而这无疑是对他们能力的一种浪费。
"替声界"内部还流传着这样的传说:"配的再好也不能超过演员的表演。"
▲所以该怎么配合你的演出?
其实很多演员也不愿意被"替声",陈若轩就发微博表示了自己的不满:
<>为什么你们要剥夺演员自己的声音?这样不尊重演员?
>▲网剧《心理罪》的男主。
而他的"替声",路知知发了长微博回应,表示自己很冤:
<>现在很多演员觉得自己被配音是很丢人的事情,如果他自己的台词好得不行或者自己有时间来完成配音工作,或者现场收声好等等因素让制作方都满意,谁会吃饱了撑得非要配音呢?
>演员和"替声"本不应互相diss,大家的工作都是相辅相成的,只是这最后交出来的作品质量不是靠两方的一己之力就能改变。
既然改变不了大坏境,那就做好自己。
许多老前辈们都是这样要求自己。周润发在主演李安的《卧虎藏龙》之前,几乎没有用普通话演过戏,出生在马来西亚的杨紫琼更是完全不会讲国语。
但他们在口音老师的帮助下,硬着头皮用原声完成电影,这才是演员的自我修养。
哪怕就是年轻一辈里,也有区别于已经被人人喊打的“小鲜肉”的存在。比如张一山。
之前热播的网剧《余罪》,张一山饰演的角色有大段心理独白,但配上他那痞里痞气的声音,极具节奏感的台词功底竟也不觉厄长。
这背后也有他不断的经验累积,可以看到,他出演的影视剧集都是自己的声音。
▲@八卦来了。
以及在拍《神雕侠侣》时,陈晓就曾主动要求用自己的声音来诠释杨过,制片人考虑了很久才答应。
然而"替声"也并非洪水猛兽,不是说一旦使用"替声"就是一件很不敬业的事情。
相反"替声"起到的就是修补和锦上添花的作用,例如很多港台演员因为口音的关系确实需要后期配音。
▲此类型代表人物。
还有为了更好的戏剧效果,也会用到配音。
比如《甄嬛传》作为清宫剧,理应有"京片儿",后期就采用了专业的配音。
不管咬字是否准确,台词功底是否深厚,发出自己的声音,是一个演员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希望有一天打开电视随便换到哪台电视剧,闭上眼睛,我就能听出是谁主演。那时候,中国电视就有希望了。
如需转载请联系微信ID:dsfysweixin,
微信搜索关注:第十放映室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 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