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电影节的余温还没散去,戛纳电影节就来了。
作为国际四大电影节之一的戛纳,从来都不是一个安分的电影节
因为直到今天,争议与丑闻伴随了戛纳70年。
戛纳的开创,就极富戏剧效果。
这个电影节是法西斯强烈刺激下催生的进击产物。后来又因二战的号角和资金储备不足,三度停办。
戛纳能跻身国际四大电影节,有它“独特的手段”
最广为人知的就是戛纳红毯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戛纳的红毯就成了各女星赚取曝光度的风水宝地。
苏菲·玛索突然肩带滑落,惊慌失措
就连一向优雅的张曼玉也好巧不巧的偏偏差点在60届戛纳开幕上险些滑倒
除了红毯,最具争议还是戛纳获奖作品。它们血腥、夸张、情色、甚至令人不适。
1973年马尔科·费雷里的《极乐大餐》在评审时,很多观众恨不得把口水吐在导演脸上。电影画面甚至把委员会主席看吐了。
今年四月底法国电影资料馆还特别为戛纳电影节,汇总了一系列堪称“戛纳丑闻”的经典影片。
汇总了26部足够经典,但又极具争议的电影。
法国电影资料馆“戛纳丑闻”系列片单
这是戛纳电影节艺术总监福茂亲自挑选的26部,曾在电影节历史上引起过巨大争议的影片。
扒叔把它分为了四大阵营:美学争议,政治争议,道德争议,暴力争议。
这些电影选取不同的刁钻视角,挖掘了鲜为人知的现实诟病。
但相同的是,这些电影都不招人待见,令人心痛。
美学的争议
1959《甜蜜的生活》费德里科·费里尼 | 1959《奇遇》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
1986《在撒旦的阳光下》莫里斯·皮亚拉 | 1998《人啊人》布鲁诺·杜蒙 |
2002《棕兔》文森特·加洛 | 1982《钱》罗伯特·布列松 |
1993《地下》埃米尔·库斯图里卡 |
1959年的《甜蜜的生活》和《奇遇》,伴随着戛纳电影节的成长,争论的声音从没停过。“这种电影是枯燥的,没有意义且不可理解的”。
将近3个小时的喜剧电影,讲了一个中层阶级的记者,在腐朽空虚的生活中不断堕落,没有一丝起伏,反倒充满了香艳的镜头和冷到冰窖的冷笑话。
甚至满是不实的恭维和连篇的谎话。
向我们展现的是上流社会惺惺作态,故弄玄虚的生活方式。全是虚假与伪善。
政治的争议
1955《夜与雾》阿伦·雷乃 | 1976《大理石人》安杰依·瓦伊达 |
2003《华氏911》迈克尔·摩尔 | 2009《法外之徒》拉契得·波查拉 |
1955年的《夜与雾》,阿伦·雷乃用惨痛的现实,拍出因纳粹而阴霾的整座奥斯维辛城,画面极尽凶残,令人不适。
这根本不应该属于纪录片,而是赤裸的恐怖片。尸骨堆积如山,整筐的头颅与毫无生机的眼神,还有纳粹军官在审判庭上理直气壮的“不是我的错”
这部影片在时隔多年之后,渲染了纳粹最龌龊和恐怖的部分。
道德的争议
1973《极乐大餐》马尔科·费雷里 | 1960《维莉蒂安娜》路易斯·布努埃尔 |
1985《马克思,我的爱》大岛渚 | 1977《艳娃传》路易·马勒 |
1997《赫鲁斯塔廖夫,开车》阿列克谢·日尔曼 | 1979《爵士春秋》鲍勃·福斯 |
1981《皮囊》莉莉安娜·卡瓦尼 | 1988《性、谎言和录像带》史蒂文·索德伯格 |
1996《樱桃的滋味》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 | 1998《罗塞塔》达内兄弟 |
2008《反基督者》拉斯·冯·提尔 | 2007《黎明前与你相遇》菲利普·加瑞尔 |
实际上,很长一段时间,戛纳特立独行的道德衡量标准都是令人出乎意料的。
经常有PG-17的R级电影获奖。例如扒叔之前写过的《爵士春秋》
这部电影里满是潜规则,利欲熏心,靠折磨自己的大起大落,极尽低俗所不能。
甚至宣扬了一个把性当做理想的舞蹈家。赋予他郁郁不得志的英雄主义精神。
甚至最后他的离去都被渲染上了英雄迟暮的一抹悲凉。
这种偏执的价值成长观,却让戛纳评委为之心醉,在尺度面前,评委更容易妥协。
暴力的争议
1995《欲望号快车》大卫·柯南伯格 | 1996《趣味游戏》迈克尔·哈内克 |
2001《不可撤销》加斯帕·诺 |
1996年的《趣味游戏》能入选金棕榈,更是让人跌破眼镜。
首先这个片名就非常的泯灭人性。片中有大量暴力厮杀,却起名《趣味游戏》
很多观影人都表示接受无能。
反对的声音多是对影片过于暴力骇人的画面表示抗议。这是由一盒鸡蛋引发的对一家三口惨无人道的虐杀。
把虐杀当游戏,还让我们为之鼓掌喝彩,这根本不可能
只是,再怎么对“戛纳丑闻”分类,最终争议的一点无非就是:过于可怕。
有真实的可怕,比如《夜与雾》,只是我们不愿去直视过去发生的惨案,自私的认为忘记更能心安,然而阿伦·雷乃偏偏深入奥斯维辛城,就要扒开真相让我们好好看看。
《甜蜜的生活》是导演看穿现代罗马无可救药的衰落之后,用极尽反讽的手法抨击了现实迂腐、轻佻的走向。
还有梦想幻灭的可怕,因为我们都害怕自己远大的抱负不过是《爵士春秋》中的精虫上脑。
甚至更多的人不愿意看到《趣味游戏》中人性能丧失到如此地步。
而他镜头下的人性毁灭也不过是现实恐怖案件的凤毛菱角。
并且,是这些作品在推动影史进步,《甜蜜的生活》开创现代美学先河,《极乐大餐》引领感官表现的风潮......
我们不能住在理想的象牙塔里。那些歌舞升平,星光熠熠,王子和公主最后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但这些意淫下的美好结局除了能让我们有短暂的泡泡美梦,还有什么更深刻的意义吗?正是在过度的真实表现下,才对我们的心灵有了更为深刻的震荡。
我们都能接受过度的美化,过曝的滤镜,但却接受不了反讽下的真实。或许这真的只是在逃避。
如果没有戛纳拍案而起的评委,据理力争的媒体,严肃苛求的嘉宾,我们会痛失多少好片佳作,影史也不会进化的这么多元化,这么有力量了。
幸好,还有不安分的“戛纳电影节”,这个有独特审美的金棕榈。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 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