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着认真学习的态度,我这个学期特地选了一节名为“影视艺术鉴赏”的选修课,对影视艺术进行更深入的学习研究。(说白了就是去看电影,等老师教教怎么点评一部电影。)
我冒着雨去走大半个校区,连手机都摔坏了,竟然是为了看这部电影——《欢迎来北方》!
法片《欢迎来北方》是08年由丹尼·伯恩自导自演,以低成本、通过方言的独特解构,表达一种消除地域偏见,达成北方人和南方人融洽相处的意愿。
这部电影尽管没有拿过凯撒奖、英国电影学院奖、戛纳电影节等等的奖项,但是它在法国上映五周就打破了《虎口脱险》保持四十二年之久的法语票房纪录,也成为了法国最卖座影片。
影片开头提及到主角菲利普为了取悦天生忧郁闷闷不乐的妻子欢心,用一切的手段欺骗上司以达到能调配到法国南部靠海边的发达城市工作。
前面十多分钟剧情里充满笑料,让我以为这部影片相当于国内《泰囧》等通过堆砌一件又一件的囧事来达到娱乐观众目的的喜剧片,但是这部影片却是通过语言和习性上的不同来达到喜剧效益。(我不是在贬低《泰囧》等喜剧片在中国电影中的价值,只是说这部电影与我们平常看的喜剧片有所不同。)
而最后菲利普被调派到了法国最北方的城市——加莱海峡。
第一次去北加莱大区时遇上交警,没有罚款
加莱海峡是个什么地方呢,在菲利普跟他妻子认为,相比于南方,北方是一个可怕的地方,天寒地冻,老百姓愚昧无知,还说着晦涩难懂的方言。
后来我看完电影之后也去查了一下,加莱海峡是曾经的矿区,纺织业区,是个名声不怎么好的地方(现在当然不是了)。那里也是自杀、肥胖症、癌症以及心脏病的高发区,甚至在一些电影中它完全是以阴冷肃杀、黑暗抑郁的负面示人的。
而《欢迎来北方》却一扫这种陈旧观念的阴霾。做好与寒冷、粗鲁北方人对抗的菲利普来到北方,尽管他的内心还有着种种的不安,面对陌生的环境,还有听着暂时还听不懂的北方方言,但是在邮局善良的四活宝互动下逐渐安稳,试图去融入北方的生活。
全片这样的基调不仅为北方带来了阳关与温暖,也用一种耍宝戏谑的方式,体现出人与人之间最具通感的温暖,让北部的加莱海峡也如南部的黄金海岸般阳光灿烂,晴空无限。
当然这样的基调也就设定了人物的特性,无论是怎么样的表演形式,热情或辱骂,都是出于属于他们北方人的好心,藉由这样的特性,全片的剧情进展诱发出看似矛盾的行为,恰好的表现出戏剧冲突和喜剧效果。
正是由于本片使用了方言进行表演,言语隔阂之间笑料不断,当然,能看懂这片的前提是需要懂得法语或者有一个合适的翻译。如果没有一个靠谱的翻译,观众可能就理解不到里面的各种笑点,因为本片人物之间的台词很多(我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法语的问题导致的),不当的翻译会使观众理解不到当中的笑点,也会令观众觉得台词拖沓,影响观影感受。
也有另一个原因就是,本片具有强烈的法国本土色彩,这样的强烈的本土色彩就会受到地域的限制。不了解法国社会背景的我们,可能只会看到笑点就捧腹大笑,然后就不理解为什么法国人对北方的印象如此不佳,甚至是鄙视。这类型的电影也像《泰囧》一样,在中国市场大卖不一定说明放到海外市场成绩就十分好,毕竟都是具有强烈本土色彩的喜剧作品。
第二次遇上交警,则被罚款了
在《欢迎来北方》中不时地显露出地域偏见的客观存在:菲利普在高速公路第一次被交警拦下时,他表露出对被派遣到加莱的不满时,交警同情菲利普,并且没有开罚单给他,但是第二次却因为菲利普已经喜欢上了加莱,利落地给他开出了罚单;菲利普第一次跟安娜贝勒她们去吃中午饭时,菲利普说“小广场挺漂亮。”,而胖子却不满地说“不是小广场,是大广场。”来回应他等。
尽管本部影片最后是以一种合家欢的形式结尾,但是不得不说的是,影片这种善意的讽刺和揭示出来的地域偏见是无法消除的,毕竟这是一种历史遗留问题。这样的问题不只是存在于法国,也存在于其他国家。
不过影片在笑声中互相理解,人与人之间消除文化隔阂,使得文化隔阂不成为友情的障碍,是不是也能在现实社会中进行下去呢?我想导演丹尼·伯恩正是试图通过这部电影去回答这一大问题。
可能我上面说的并不能表现出《欢迎来北方》的喜剧性。
但是最后说一句,看的时候别学我一样把手机摔了:)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 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