恳请您点击左上角,订阅“媒介之变”的头条号。
孙佳山
《寒战》系列,被认为是继《无间道》系列之后,香港最好的警匪片,这应该没有太大的争议,《寒战1》确实也在2013年的金像奖上独揽九项大奖,平了《甜蜜蜜》创造的历史记录。
《寒战2》自上映伊始,更是马不停蹄,很快就打破了多项票房纪录,这其中更是包含了关乎香港电影自尊心的,香港人最在意的香港本地的华语片票房纪录——2011年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所创下的票房纪录,过去5年来在香港都未曾被任何一部港片所撼动——这对于敏感的香港人和香港电影来说,显然是不能接受的。
与此同时,随着《寒战2》的热映,在主流媒介也引发了持续的话题效应,其中最大的焦点就在于认为《寒战2》没有了《寒战1》当中那浓郁的港式警匪片的味道,甚至觉得片中的很多故事情节难以理解,缺乏逻辑,而这些话题和争论也恰恰是我们充分讨论《寒战》系列所绕不开的前提。
无疑,警匪片是我们讨论《寒战》系列的关键词。1979年香港电影新浪潮,《A计划》《快餐车》等警匪片被迅速热捧,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警察故事》《英雄本色》《龙虎风云》《辣手神探》等的卖座,进一步将香港警匪片推动成为那个时代的流行文化的一大潮流,特别是经过盗版录像带、碟片和地面电视台的盗播等,香港警匪片在大陆、台湾,韩国、东南亚,乃至世界范围都产生了相当程度的影响,也是话语电影在古装片、功夫片之外,能够在世界电影舞台上找到位置的屈指可数的那几个有限类型之一。
然而,继90年代末、新世纪初的《暗花》《无间道》《黑社会》等,现在看来差不多达到了香港警匪片作为类型片的最高峰之后,尽管也有《窃听风云》系列、《门徒》《毒战》的出现,香港警匪片已经事实上沉寂了10余年时间,再未出现能够和当年比肩的作品,也再没有产生曾经的影响力。
那么,回到《寒战》系列,《寒战》究竟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套用在影片中起到关键作用的廉政公署首席调查主任张国标的话来说,“这可能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水门事件’”。
“水门事件”对于美国和冷战年代的资本主义阵营意味着什么,恐怕不言而喻,所以,《寒战》系列其实在起点意义上,就不是简单的警匪片,尽管有着作为这种类型片的浓郁气息,但它们首要处理的,并不是虚构的香港版的“水门事件”,甚至都不是警匪片的类型翻新,而是当前这些年香港的现实遭遇以及所面临的尴尬困境。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 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