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编:周志婧
世界上美好的东西不太多
立秋傍晚从河对岸吹来的风
还有关注“文化产业新闻”的你
打开微信,搜索公众号“文化产业新闻”,我们在等你。
华为p10深陷“闪存门”,应该如何重获人心?后台回复“华为”了解详情。
4月23日晚,第七届北京国际电影节闭幕式在怀柔国家中影数字制作基地举行,现场揭晓了“天坛奖”获奖名单。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重量级奖项颁给了《卢卡》和《他人之屋》等国外影片,中国电影里只有《不成问题的问题》一片斩获最佳编剧、最佳男主角,范伟金马之后再获影帝。
“天坛奖”获奖名单如下:
最佳影片:《卢卡》(格鲁吉亚)
最佳导演:卢苏丹·格鲁吉泽,《他人之屋》(格、俄、西、克)
最佳男主角:范伟,《不成问题的问题》(中国)
最佳女主角:戈拉布·阿迪娜,《姐姐》(伊朗)
最佳男配角:加布里埃尔·阿坎德,《约翰之子》(法国)
最佳女配角:莉亚·卡帕纳德泽,《卢卡》(格鲁吉亚)
最佳编剧:《不成问题的问题》(中国)
最佳摄影:《他人之屋》(格、俄、西、克)
最佳视觉效果:《奥托·布鲁姆的一生》(澳大利亚)
最佳音乐:《施毒天使》(法国)
除了奖项之外,明星走红毯一直都是各大电影节备受瞩目的环节。但是,今年的北京电影节却显得异常冷清。对比此前的电影开幕式全靠“达康书记”吴刚一人贡献流量和热点,本应该明星聚集的重头戏——闭幕红毯,却比开幕红毯还要尴尬,来此亮相的剧组和明星寥寥无几,陈正道导演的《记忆大师》以及吴京的《战狼2》已经算是红毯上较有看点的电影剧组了,即便如此,《记忆大师》的主演黄渤、徐静蕾也没有出现,只有导演带着几位配角亮相。
就连再下一城获得天坛奖“影帝”的范伟都缺席了,据说是因为身在加拿大,没有办法参加颁奖礼。
笔者不禁要问,如果这次不是北京国际电影节,而是奥斯卡、戛纳、柏林、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那么这些本该亮相的明星还会缺席吗?相信答案一定截然不同。
事实上,这么些年来,中国的明星们竞相在别人家的电影节上“打酱油”、“蹭红毯”的消息屡见不鲜。可是,为什么到了自家门口的电影节,却一个个变得那么不那么积极了呢?果真“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吗?
随着中国电影票房的极度火爆,近年来国内各类型的电影节纷纷应运而生,官方的、民间的,让人目不暇接,“电影节经济”高烧不止的背后折射出的是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的高速扩张。
从2010年开始,中国内地电影市场发展速度惊人,连续5年票房都保持在40%以上的增速。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457.12亿元,其中国产电影票房为266.63亿元,占票房总额的58.33%。
一个庞大的电影市场需要有与之匹配的电影节和电影交易平台,于是国内各类电影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而电影节的影响力离不开两个重要的因素,一个是好电影一个是大明星。但是,放眼最近几年的国内电影节,常常陷入这样那样的尴尬:
一场电视播出的颁奖礼,自然要考虑邀请入围明星嘉宾。而明星经纪公司面对颁奖礼,一个默认的潜规则是:能得奖就出席,不得奖不出席。而主办方为了播出效果,自然也不会把奖杯颁给不在现场的明星艺人。一方是一定要能拿奖才出席,另一方要你来出席才可能拿奖。电视直播的颁奖礼的前期筹备,简直就是一场主办方和艺人公司之间的博弈。
博弈往往会导致两种结果,一种是主办方坚持原则,按照评选标准只把奖项颁给获奖人。入围明星知道拿奖无望,就会拒绝陪跑出席。于是颁奖现场局面就会变得极为尴尬,不仅舞台上星光稀落,获奖名单也显然毫无悬念。另一种结果是,主办方为了获取明星的加盟,在奖项上作出让步和牺牲,使得严肃的评奖变成“排排坐分果果”、人人有奖皆大欢喜的“平衡”。毕竟每一个当红明星背后都是庞大的粉丝团队、潜在的收视群体、和往后的合作关系。在这种利益关系的驱使下,很多主办方不得不费尽心思创造各种奖项名称,尽量让每个人都有奖可拿。
或许正是上述这些“暗箱操作”,让国内诸多颁奖礼失去了公信力,熟悉其中套路的明星们自然提不起兴趣,以至于最终能不能参加要么看档期(这个说不准),要么看“报价”(很多明星出席颁奖礼都是要给出场费的,而且腕儿越大价越高)。总之,那种为了荣誉而战的大明星们,现在是越来越少了!
当然,也不排除那些初出茅庐的,或者正出于事业上升期的“小花旦”或者“小鲜肉”们,想通过奖项来抬高身价的,这一类明星在最近几年的颁奖礼中十分常见,当然主办方也乐此不疲。
就拿去年的第33届百花奖来说,冯小刚、邓超、黄渤、赵薇等大热选手齐齐落败,最终冯绍峰与许晴荣膺本届百花奖影帝影后。而在《大众电影》环节,百花奖则把最佳男配角颁给了李易峰,一时间,“百花奖打败了演技”等议论刷爆了朋友圈。
除了以上两种情况,当然还有那种想上不让来的小明星。据业内人士透露,经常会有一些电影在上映前,想通过国内比较有名的电影节来宣传自己,提高知名度,但是因为主演名气不大,最后都被主办方用各种理由回绝了,比如太临时了、没有场地等等。
每年的奥斯卡电影节、柏林国际电影节、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法国戛纳电影节上,不管中国电影有没有拿奖,但中国明星总不会缺席。“中国明星爱上蹭红毯”一度成为“佳话”,成为国际影坛上一道尴尬的“风景”。
去年的戛纳电影节上,中国电影颗粒无收,创下24年来最尴尬记录。不仅没有任何一部华语电影入围任何一个单元,而且在各个单元的评委阵容中也没有任何一位华语电影人。但是,这并不影响中国明星刷存在感。开幕式当晚的红地毯上,华人女明星巩俐、李冰冰、倪妮、刘亦菲、赵涛等高调亮相,把“打酱油”打出了不一样的姿态。
事实上,这些年来,爱跑到国外电影节上去打酱油的明星,不在少数。除了上述提到的几位大咖,像范冰冰、章子怡、赵薇、周迅、杨幂等等也都是各大国际电影节的常客。在笔者看来,像巩俐、成龙这样的华人明星凭借自身影响力和实力走上红毯,无可厚非,怕就怕那些既没作品又没演技的明星,不惜花重金倒贴去走红毯。
当然,可能中国明星海外电影节蹭红毯,本意是想给自己“镀个金”,增加曝光度,为自己聚敛人气和流量,但流量明星也不应该是演员的唯一追求,不然大可去做网红或者“毯星”,没必要从事表演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业。作为一个演员,理应有几部代表作、代表角色傍身,而这是“打酱油”所不能给你的。
诚然,在某些领域,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的现象依然存在,但毋庸置疑的是,中国电影市场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市场,未来几年将不可否认地超越北美继而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眼下成龙,都已经把演艺重心放到了国内市场,即便是好莱坞巨星也都纷纷看好中国电影市场的时候,中国的影星们,是不是应该把野心收一收,更接地气一点呢?要知道,中国才是你们真正的主战场。
第七届北京电影节期间,从4月8日开始一直到4月23日,30余家影城展映了500余部影片、1000余场。北京电影节的签约金额也从第一届的27亿,一路涨到去年160亿,今年则再创新高,达到了170亿。
但是,作为一年一度的影帝银幕观影福利,除了极少数绝对发烧友可以抛家舍业到帝都来朝圣,全国其他地区影迷仍然无法享受到这一福利。更令人伤感的是:
1、北影节“PPT片单”水分程度逐年增大,不仅很多项目烂尾甚至都不曾启动,就算都能拍出来的话,电影院十年也放不完;
2、电影市场泡沫愈发严重,在“萝卜快了不洗泥”的心态下,电影市场迎来拐点,更应当注重精耕细作。在内容上有“匠人精神”的同时,在生产制作上也要有从轻工业转型重工业的升级意识;
3、由于相关部门的惰政,很多电影节的优质影片最终也无法在院线与观众见面。
对于“懒政”这一点,有网友调侃道:想想去年上影节上公布的两百多部影片吧,有几部是真正拍出来了呢?
在经历了去年电影市场的拐点后,大家普遍认为今年电影市场要面临到更大的阻力和问题。
的确,差强人意的春节档后,国产影片全面落败。目前今年年内上映的国产影片(非春节档)破亿仅仅有《嫌疑人X的献身》和《非凡任务》等寥寥几部,在寒假和三四月的春季档中,像《极限特工:终极回归》《生化危机:终章》《金刚:骷髅岛》和《速度与激情8》这样超强重工业类型的影片对国产影片形成了围歼。
基于此,目前中国电影所面临的问题仍然是较低工业化初步形态仅仅以雏形的模式存在,市场仅仅可以依靠偶发的类型影片来博取市场短暂热点。《泰囧》火了,催生了一批低俗喜剧、《致青春》火了,一大堆跟风作品随即冒出来、《西游》题材已经排到让大家吐了也没有阻碍未来还有多部影片上映。
北京电影节从第一届的签约项目资金不到30亿,到去年和今年已经达到160亿、170亿,尽管去年市场经历拐点和保底失败,仍然没有阻挡一些热钱持续的投入。
不过当大家看到要把所有公布的片单都拍完,投入到影院得五年甚至十年能才能消化殆尽,但这还是要在接下来的几年没有作品可以面世的前提下。
我们都知道,相对于电视剧、动画片而言,能够立案并付诸拍摄的电影项目比例仍然大于电视剧和动画片,但这两年情况有较大的改变,电视剧尽管拍摄数量未见得少,但网络视频网站消化掉之前很多未能播出的部分,动画片同样情况类似。
但对于电影而言,院线上映才是最好的商业回报方式。目前的情况就是制作人心里想着10个方案,最终3个可以去备案;10个备案的项目之中有3可以被提到有可能拍摄;10个有可能拍摄的项目中,3个差不多可以被付诸实施;10个付诸实施的项目中,又有3个可以拍摄完成,10个拍摄完成的项目中,差不多只有3个不会被第一轮就枪毙;10个第一轮没有被枪毙的电影,最终只有3个可能拿到龙标;10个拿到龙标的差不多只有3个可以得到心仪的档期;10个得到心仪档期也许只有3个可以正常上映;最终的情况10个上映的影片也许只有1个可以赚钱。尽管很残酷,但这就是中国电影目前是现实情况。
北京电影节已经结束,对于近半个月的影展,影迷的确是惬意和满足。各种论坛、会议、推介会、影投、项目招标林林总总,期间推杯换盏、吐沫星子横飞。
尽管之前每一届的电影节都构建了一幅完美的未来,但我们发现,经历了六七年,内地电影市场整体环境并没有本质性的改编。我们仍然要靠档期协调来保障国产影片的票房,一些电影人仍然以麻痹的心态用电影大小年的心里来安慰自己。
其实如果不踏踏实实的沉下心来拍电影,帝都魔都的电影节放映再多影片也不过是只能让影迷觉得我们国产电影水平低,电影节再高的创投项目最终也只能石沉大海,杳无音信。
文章资料来源:一起拍电影、文创资讯、腾讯娱乐
美编:张晶晶
文化产业新闻:
终于盼来你了,文化产业新闻专注文创行业动态,爆款原创文广受好评,你还观望不加入?让我们一起见证由“小白”到“老司机”的蜕变,不做内容搬运工,只做内容生产者!微信关注 “文化产业新闻”投稿,让你的文章上头条!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 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