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新闻>电影

张译:他终于努力地成为了一个“不努力”的人

张译:他终于努力地成为了一个“不努力”的人

“如何评价你自己?你足够努力吗?”

“我曾经是一个努力过的人,但是最近好多年我已经不努力了,好累的。”

唯痞 | 出品

by 火比逗

1

见到张译本人时,我的心里还是“咯噔”了一下。

小眼睛、遢鼻梁、黑瘦、头发也不多。上半身穿着奇怪的黑白配衬衫,衣服有点大,肩膀处逛荡着;因为骨折,一只巨足被包的严严实实,有点莫名的滑稽。

我特别怀疑,坐在我面前的这个张译是个是假的,尤其是在这个替身泛滥的年代。

可他一开口,狭小的采访室里的空气就凝固了。字正腔圆的播音腔从眼前这副“尊容”中发出,像是一台毫不起眼,却自带共鸣的音响。整个采访过程中,他的眼睛几乎没眨过,一直盯着我,仿佛周围的一切都是空气。

我忽然陷入一种演对手戏的感觉,还是跟演什么像什么的张译。

他很认真配合地配合着采访,逻辑清晰,语言被精心组织过,说的话可以立纸成文。

他的情绪不高也不低,虽然工作人员告诉我,我的采访提纲,他很感兴趣。可跟他对话时,他还是严格控制着说话的节奏,规矩的起承转合,每隔5分钟来一个金句,然后再自黑自己一回,冷幽默一把。身边的人都笑了,可他却依然正襟危坐,表情平静,好像戏还没演完。

深不可测,是我对他的第一印象。

2

面对张译,我的脑子里飘过一个又一个名字:班长史今、孟烦了、贾聪明、石小猛、陈江河……

我特别想知道,到底哪一个才是他?

可后来发现,也许哪个都不是。

“在孙俪眼中,张译是个有爱心、很幽默的朋友;在姚晨眼中,张译是个舞文弄墨的才子;在张国强眼中,张译是个懂得冷暖的好兄弟。“好基友”李晨跟张译一起合作了11次,谈到这位兄弟,他表示:“跟张译在一起演戏是互相折磨。”

如何评价演员张译?作为最早与张译合作电影的导演之一,杨树鹏直言,张译就是他的一个宝,是最能理解他的演员,“不管你要什么戏,张译都能给你。”

惯常毒舌的金星说,“我们欠他一个影帝。”这话随后被广大网友认可,他们找出一段又一段的视频来证明张译“教科书般”的演技。

比如《士兵突击》里是长史今退伍那天路过天安门广场在车里哭的时刻,比如《我不是潘金莲》里谄媚的小公务员贾聪明。

对此,他表示受宠若惊。相比之下,拍摄电影《山河故人》时,导演贾樟柯在剧中的那句台词让他觉得更自在。

“张老板(张译在片中饰演的角色),能行。”

“能行”是山西方言,张译对它的理解是“似乎表现得还不错,但也许可以更好”。他觉得,自己还远没到临秋末了,盖棺定论的时候。

相比之下,编剧史航的概括,更接近眼前的张译。

<>

“一个绝对善良的、细腻的正人君子,同时又是毫无下限的、嬉皮笑脸的逗逼。”

3

但史航所说的,仍然是张译的“表”。如果去挖掘张译的“里”,你就能发现,看似不在乎别人眼光的他,其实有着严格的边界。

他毫不在乎对他外形的一切评价,在不帅这条路上,今天的他已经能放飞自我,灵活自黑了。

<>

“长相是我永远的伤痛,我十几岁就认了。当时领导就劝我,说反正你也演不了戏,转文职当干事也是一条出路。”

可十几年前的张译,也是个因为长相不佳没戏拍,而暗自较劲儿的男同学。

只不过,他较劲儿的方式不是叛逆,而是服从,是曲线救国。

他听从了领导的命令,当上了会议记录员。部队每天都开会,在那个不流行电脑的年代,所有材料都是他用手写的。几年下来,累计的纸张高达一米半,他中指握笔的地方都塌下去了。

但他其实还惦记着表演,就给家里打电话诉苦。音乐老师的父亲和语文老师的母亲听了,拍案叫好。几天后他便收到了父亲的包裹,打开一看,两本书:《实用公文》和《公文写作技巧》。

于是,张译就在这样的训练下,成为了全团公文最好的人。

冥冥之中,一切都有注定,写作文的“童子功”,磨练了他的心性脾气,让他相比外向型、释放型的艺人多了审视自己、细致观察的时间,造就了他“文化人”的独特气质,最终在浮躁的演艺圈中脱颖而出。

他的边界核心,正是对文化的理解:他是一个演员,不是明星。因为表演算是一种文化形式,但明星不是。

所以,当我问他如何评价娱乐圈泛滥的抠图先生、数字小姐、行走的替身、流量花生们。他虽然不出意料地打了太极,但理由却无可挑剔。

<>

“表演和明星是两个行业,演员和明星。所以我不对外行业的人施加评论,他不是我这个行业的人,我为什么要讨论他的职业。如果是在他的行业范畴当中这样是允许的,这样是正确的,那我就觉得他这样是没有错的。但是他这样的行为在我这个行业当中是不被允许的,这也不是我说了算的事情。”

4

“文化人”张译,其实特别怕被人说没文化。

<>

“有人问,你为什么要来知乎,因为好多人说演员没有文化。但是确实有很多人把演员和明星这个职业做了混淆,所以把好多屎盆子都扣到了我们头上,我特别希望通过一个合适的平台告诉大家演员是怎样的学科,虽然我自己学艺不精。”

今天的张译,虽然距离“戏精”尚有空间,但谁都不可否认,他一出场,大多都是好戏。

这其实很好理解。任何一个从小学习不错的孩子,长大无论从事什么行业,没文化,恐怕都是最戳心窝子的评价。

何况他其实算的上是学霸。小学二年级,就拿过全国的《看图说话》二等奖。高中上的是重点,理想是当播音员,高二开始就一门心思地考北广。可第一年,通过了专业考试没够上毕业时间;第二年北广在哈尔滨只有一两个名额,让他的唯一志愿落了榜。

从一个“学霸”变成一个“待业青年”,张译的心理不可能没有落差。最终,他阴差阳错的学起了话剧,穿上了军装,成为战友话剧的一员。

因为没戏拍,他的“文化”反而精进了。继公文之后,他还当上了编剧,虽然是被逼的。

处女座《文小姐和武状元》被很多人看好,但小品最终没能演成,因为被认为和总政的一个节目撞车。他不服气,把剧本送到了《剧本月刊》,编辑很赏识地刊登了。他特别解恨地拿着杂志去找了团长,600块稿费,和演出团的哥们一路上就把钱吃了。

“写剧本太累了。我现在更喜欢写杂文,太自由了。”2009年,张译接受采访时说。

5年之后的9月22日,面对大理三塔的倒影和好友奶猪的邀请,张译开始了知乎上的“杂文时代”。

今天,靠着写杂文的本事,他的身份多了一个“知乎老张”,在一众演艺界人士中脱颖而出。在知乎答题的日子里,他的倾诉欲爆棚,聊演技、聊猫、聊雾霾,他觉得自己像是“网游中的少年”。

那个世界里,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马上定乾坤。没人在乎长相,评判的标准标志是你是否有趣,是否让人觉得答得牛B。

5

客观地说,“文化人”张译的意外走红,多少有点运气成分。

在他之前,演艺圈已经有一串金光闪闪的名字,因为舞文弄墨,在明星圈里格外闪耀,比如博客时代的老徐,比如微博时代的大姚。

今天的他在知乎上如鱼得水。回答17个问题,获得网友186170个点赞,拥有超过34万的关注者,拿到比知乎创始人周源还靠前的000号工卡…

他在知乎那道著名回答:“拍吻戏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将史航所说的“无下限”发挥的淋漓尽致。

没人邀请他答题,可他说“再不回答就老了”,然后大笔一挥,一篇语言幽默、描写细腻的小作文让人看着会心一笑。

浏览更多深度好文,关注唯痞公众号VP1VP1

他会成为知乎时代的张译吗,然后在互联网的大潮中迅速崛起,又猝不及防地陷入下一个爆款困境?

他终于换上了严肃地表情。“我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知乎是周源的啊。”他正要展开话题,正巧,《看电影》杂志的主编走进采访间,眼睛一直没看过其他地方的张译终于一秒破功。

“哎,您丫怎么来了。”然后看向潜伏在周围的工作人员,“我是看着他的杂志长大的。”

在相熟的人面前,一直说话滴水不露的他终于抛弃了原先的腹稿。就好像一个牛人,再自信再沉稳,当着自己偶像的面评价自己的艺术成就,多多少少,总会有些尴尬。

<>

“我从没想过当一个时代的领军人物,从来没有过。我只希望在这个时代和大家分享知识,能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帮助更多的人或者教会我自己,这是我的看法。”

6

今天的张译,乐意地享受着“猫与观众的侍者”这个标签;可他却不愿承认,自己是个努力的人。

猫是他的祖宗。对待祖宗,他奴颜媚骨,卑躬屈膝,低三下四,点头哈腰。“如果这个世界没有猫我宁愿死去。”

观众是赏他饭碗的人。“让我有饭吃,有钱养猫,能和他的祖宗生活不错的人。”

他也用替身,在他骨折三块第二天就开拍的日子里,比如跳十米高的沙坑时。

他拍电视剧,30集剧本,拍摄之前就会翻烂,还会做详细的大数据。对于剧中人物,他会他设置坐标轴,作出情绪曲线,波峰是在哪里,因为什么事情,情绪到达波谷。

《士兵突击》未红之前,为了有戏拍,奔走于北京的各个剧组,给人家送照片、递简历,跑组五年。好的时候能当上特约演员,不好的时候就是群众演员。我还在坚持,只是想用跑剧组这件事来证明我是一个演员。”

这样的人,难道不是努力的人吗?

可他说,那都是过去的他,今天的他,对自己的评价是一个耍小聪明的人。“我承认我是一个认真的人,但是我不是一个努力的人,努力我觉得真的很累。”

学会偷懒,学会取舍,那个年轻时天天怀疑自己的少年张译,终于努力地成为了一个不用再努力的人。

<>

“演戏、写字,这些事情不是你努力就能完成的人。我曾经是一个努力过的人,但是最近好多年我已经不努力了,好累的。”

旧版《西游记》的穿帮镜头太多,经典也不过如此!

上一篇

旧版《西游记》的穿帮镜头太多,经典也不过如此! 旧版《西游记》的穿帮镜头太多,经典也不过如此!
《战狼2》确认重映 大地院线回应:院线个体行为

下一篇

《战狼2》确认重映 大地院线回应:院线个体行为 《战狼2》确认重映 大地院线回应:院线个体行为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点击排行
热门专题

蜀ICP备2020026468号-4

Copyright © 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