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新闻>电影

《金刚:骷髅岛》中的大块头,是如何诞生的?

《金刚:骷髅岛》中的大块头,是如何诞生的?

如果提起大猩猩,首先映入你脑海的是什么?有人会想到《动物世界》或者香蕉,但另一部分人想到的明显是“金刚”,以及其体内几乎无限的能量:按照电影中的描述,它一拳就可以打碎霸王龙的下颚,还能像爬树一样轻松爬上帝国大厦、击落时速300公里的战斗机。但同时,这头怪兽也似乎有人类的喜怒哀乐:它一方面固然野蛮残暴,但有时又像个大孩子一样天真和直率,也正是这一点,让金刚赢得了观众们的心,并由此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

金刚总共主演过约15部电影和动画作品,并在至少10部电子游戏中亮相,同时,它还启发了许多著名的电影制作人,这其中就包括了彼得·杰克逊、斯蒂芬·斯皮尔伯格和乔治·卢卡斯——今天,金刚更是和弗兰肯斯坦、德古拉和哥斯拉等齐名,成为欧美电影中影响最深远、出场次数最多的怪物,虽然这只猩猩已经80多岁了,但人们对它的关注丝毫没有衰减。

从某种意义上说,金刚的形象如今已成了永恒

从概念到电影

作为最早登上银幕的巨型怪兽,金刚来自电影导演梅里安·库珀的创意。和许多惊世骇俗的艺术家一样,库珀也有许多异于常人的怪癖。他小时候读过许多关于非洲探险的书,并对其中的猩猩产生了异乎寻常的兴趣,后来,他甚至前往非洲,和一群猩猩中度过了一段时间。不仅如此,随着他在电影圈声名鹊起,他也认识了一批真正的丛林冒险家——威廉·布登(William Burden)就是其中之一。

梅里安·库珀——公认的“金刚之父”

和库珀对猩猩的痴迷类似,布登也沉迷于对蜥蜴的研究,而在这些令人浑身不适的爬行动物中,最令他感兴趣的就是科莫多龙(Komodo Dragons)。科莫多龙生活在今天的印度尼西亚境内,最长可以超过3米,曾被认为是史前恐龙的后代。当布登将他的见闻告诉库珀时,立刻引起了这位导演的兴趣。不仅如此,后者脑海中还浮现出一个想法:要是将一群巨型蜥蜴和巨型猩猩的混战搬到银幕上,也许会非常卖座。

巨型蜥蜴科莫多龙——如今地球上最大的爬行动物,最初,《金刚》计划拍摄成一群巨型蜥蜴和一群大猩猩的混战

库珀首先向派拉蒙影业推销了他的创意,但被后者拒绝了。因为当时美国正处于大萧条中,而这一题材又是如此脑洞大开,派拉蒙担心,一旦开拍,库珀的提案就会成为烧钱的无底洞。

为了不让想法付诸东流,库珀也不得不向市场做出一些妥协。最终,他把科莫多龙的戏份删除了,一群猩猩也被“缩水”成了只有一只,同时,他还增加了一个花瓶式的女主角——这样就可以勾引起年轻男性观众的好奇心。由于海外丛林拍摄成本过于高昂,因此,故事的部分舞台也变成了美国的最大城市——纽约。

《金刚》筹划阶段的美术设定图,背景是纽约著名的中央车站,最后,这个场景没有被采用

即使如此,库珀在几经奔走之后,才终于说服了一位年轻的制片人——大卫·塞尔兹尼克(David Selznick)。塞尔兹尼克出生于一个犹太人家庭,也继承了前辈们精明的商业头脑,当时有人评论说:“塞尔兹尼克之所以戴眼镜,是为了不让别人看穿他超乎常人的市场洞察力。”事实上,后者不仅将成为《金刚》的制片人,还将筹建自己的电影制片厂,并拍出《乱世佳人》等名垂史册的作品。1931年,塞尔兹尼克力排众议,将库珀引荐给了制片商——RKO电影工作室,后者将其任命为工作室的执行助理,当时,RKO的态度非常慷概,并告诉他:“你可以想拍你最想拍的电影。”

大卫·塞尔兹尼克,他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发现了“金刚”

与此同时,库珀也在不断对剧本进行修改和完善,期间,小说家理查德·康奈尔(Richard Connell)的《最危险的游戏》给了他很大启发,它讲述一个许多游客在遭遇海难后,漂流到一个遍布恐龙的荒岛上的故事,塞尔兹尼克也对这本书很感兴趣,甚至计划将其拍成电影,虽然这个选题最终被取消了,不过,它却给库珀和制片方带来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人——他就是特效大师威利斯·奥布莱恩(Willis O"Brien)。

奥布莱恩与《金刚》中使用的各种布景和恐龙模型

最初,塞尔兹尼克给奥布莱恩下达了一个任务:将《最危险的游戏》中的巨型恐龙搬到银幕上,同时以最低的成本让它们栩栩如生。在之前,在处理类似的问题时,电影业会采用各种奇葩的手段,比如让人钻进一个恐龙布套里——当然,这些手段的效果都非常之差,而奥布莱恩的解决方案是:大量使用高精度模型,然后像制作动画片般,模型每移动一点,就拍摄一帧,最后将这些胶片组合起来,进而通过各种剪辑,将其拍摄成连贯的镜头。

这种拍摄手段并非毫无缺陷,有时,拍一组镜头需要耗时数周之久,但它的好处是比较省钱——至少,整个剧组奔赴遥远的非洲。不仅如此,虽然《最危险的游戏》电影版已经取消,但准备的道具却可以用在库珀的新电影中。更令库珀庆幸的是,他甚至连演员都不用额外挑选,《最危险的游戏》电影已经搭建好了一个演员班子——他们的素质都令库珀非常满意。

《金刚》拍摄现场,其中大部分都是在摄影棚内完成的

其中有三个人不得不提,他们的名字也出现在了初代《金刚》的海报上。他们是菲伊·雷(Fay Wray)、布鲁斯·卡博特(Bruce Cabot)和罗伯特·阿姆斯特朗。其中,阿姆斯特朗扮演的是导演卡尔·丹汉(Carl Denham)——一手策划将金刚从骷髅岛带到纽约的人;卡博特则扮演杰克·德里斯科尔(Jake Driscoll)——在影片中负责英雄救美;而菲伊·雷则扮演了剧情矛盾的中心——即落入怪物手中,并令其神魂颠倒的女演员安·达罗(Ann Darrow)。

《金刚》女主人公的扮演者——菲伊·雷,她在剧中的作用其实是卖肉

随着筹备工作的进行,整个项目已经和库珀的原始构想截然不同。在筹备期间,库珀向奇幻作家埃德加·华莱士(Edgar Wallace)阐述他的打算,并邀请他撰写一部长篇探险小说,而电影也将以此为蓝本。华莱士用四天完成了一个草稿,但库珀并不满意,希望华莱士能做出一些相应的改动——不幸的是,华莱士在重新动笔之后不久后就去世了,他的草稿也没有成为最后的剧本。

初代《金刚》的电影海报,其下方用醒目的黄字写道:基于埃德加·华莱士的灵感,而画面使用的就是那个经典的场景:在帝国大赏楼顶打飞机的金刚

随后,许多不同的编剧接手了《金刚》的剧本,而库珀则像个挑剔的监工一样,不断要求属下对其进行修改。有人后来回忆说:“库珀是个完美主义者,他经常跳出来指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猩猩移动得太慢了、某些画面太多余、或者某些场景会增加拍摄成本。”为了处理林林总总的问题,库珀找来了女编剧露丝·罗斯来担任他的助理。

女编剧露丝·罗斯,她对剧本的改写,对《金刚》的成功功不可没

虽然露丝·罗斯没有写作剧本的经验,但她显然知道一点:观众不喜欢啰嗦的剧情。在她的修改后,许多毫无意义的场景被删除了,其中就包括了一大段解释金刚如何被从岛上运到纽约市的戏。同时,罗斯还在其中加入了一些承上启下的重要剧情,比如本片的主人公——大导演卡尔·丹汉是在一次街头偶遇中找到了女主角,并说服她一起去骷髅岛冒险。同时,罗斯还在场景设计中扮演了重要作用,由于她曾经去过许多热带国家,因此非常清楚真实的野外环境是什么样的。

以上这些人和事,最终缔造了《金刚》的经典剧情。从某种意义上说,它的剧情实际是一部“戏中戏”,在故事的开头,一名叫卡尔·丹汉(Carl Denham)的导演偶然得到了一张骷髅岛的地图,于是便带着许多下属,以及渴望成为明星的女演员安·达罗前往该岛进行拍摄。在抵达之后,他们发现,岛上生活着残暴的恐龙,以及一头名为“金刚”的超级大猩猩。经历了诸多生死考验之后,他们终于设法制服了金刚,并将其带回了纽约,在那里,丹汉准备将金刚展示给世界,然而,此举却只是一连串悲剧的开始。

初代《金刚》中最经典的镜头——在帝国大厦顶端与战斗机交战的金刚

“刚果之王”

到这里,许多读者也许会问,为什么剧中的大猩猩会被命名为“金刚(King Kong)”?这与导演梅里安·库珀的怪癖有关。库珀一直认为,英文中“K”字开头的词汇有种神秘的魔力,它读起来铿锵有力,“能让人永远难忘”。不仅如此,在之前冒险家威廉·布登推荐给库珀的书中,曾将巨蜥——科莫多龙称作“科莫多之王(King of Komodo)”,这就让库珀产生了联想:也许,他喜爱的大猩猩也配得上一个类似的称呼,比如说“刚果之王(King of Congo,当时Congo这个词也经常被写作Kongo)”,在几经斟酌之后,这个词最终演变成了“金刚(King Kong)”。

大猩猩——“刚果之王(King of Kongo)”——金刚(King Kong)

最初,金刚最初在剧组内的暂定名是“The Beast”——“野兽”,但所有人对此都不甚满意,制片人塞尔兹尼克则强烈建议将其改名为“丛林野兽”,但库珀还是觉得这个名字没有吸引力。按照库珀后来的回忆,他不希望这头猩猩只是在电影里出场一次的怪兽,还希望它成为一个系列的主人公,甚至表现出一些类似人类的感情,这可以唤起观众的痴迷、敬畏和恐惧,就像是德古拉和弗兰肯斯坦。

在剧组内同样产生了许多关于电影名称的想法,包括“Kong:Jungle Beast”和“Kong:The Jungle King”等等。最终,库珀和露丝·罗斯简单地将这部电影称为《Kong》。但这时,塞尔兹尼克接过话说:像这样一个单字的标题,可能会让观众产生误解。

在塞尔兹尼克看来,《Kong》这个名字很像中国人的姓氏“孔”,而且过于随意,容易让观众将其误解为一部小成本电影。这使得库珀又在标题中加上“King”这个词。于是,“金刚(King Kong)”的名字正式诞生。

不得不提,在最初设想中,金刚的形象要比登场时淫秽得多,比如这两张打了马赛克的、让人浮想联翩的设定图中,女主角更像是金刚的迷你成人玩具

与此同时,负责特效的威利斯·奥布莱恩和剧组也在为拍摄不懈忙碌。事实上,《金刚》之所以留下了深远影响,不只是因为它是第一部巨型怪兽电影,更重要的是,其在拍摄中大量采用了许多全新的电影特效技术,其中包括了接景(matte painting)和背景投影(rear projection)等,直到今天,它们仍在电影界中广泛应用。

随着拍摄进行,奥布莱恩和助手们遭遇了许多问题。如前所述,当金刚和霸王龙等巨兽出现时,他们就需要像拍摄动画片一样,让模型每移动一点,然后拍摄一帧,最后将其组合成连贯的镜头。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拍摄现场的光影经常出现变化,每帧镜头的效果可能会出现严重的不一致。

《金刚》中“接景”的拍摄技法示意图:其中左上为搭建的模型布景,右上是绘在毛玻璃板上的背景,下方是最后的影片效果

为解决这个问题,奥布莱恩采用了“接景”技术,具体来说,它是将一部分远景画在了毛玻璃板上,并以此作为镜头的背景。这种做法不仅还遮住了一部分光线,还令场景中的丛林比单纯搭建的模型布景更为鲜亮和密集——不过,这只是解决了《金刚》拍摄中的部分问题,真正的挑战,是将那些实拍的动态场景,和一帧帧拍摄的巨兽模型结合在一起。

为此,《金刚》制作组采用了两种方法,其中一种,是将拍摄好的、巨兽的逐帧胶片,按照一定的次序、同步叠加在拍摄动态场景的摄影机中。而另一种解决方案就是“背景投影”:具体来说,演员将在一个巨大的、背投屏幕前面表演,而背投屏幕上出现的则是之前逐帧拍好的、有巨兽出现的场景。

经过如此繁琐和复杂的处理,库珀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而这个美女和野兽的故事,从一开始就吸引了所有观众。

初代《金刚》的电影截图

初代《金刚》于1933年4月10日在美国首映,其开盘首个周末的票房就达到了89931美元,而其拷贝在发行数月后就被各地影院抢购一空。按照一份不完全统计,“金刚”的总票房达到了280万美元,相当于今天的6000万美元左右。虽然这一数字在今天也许算是微不足道的,但需要指出的是,当时每张电影票的售价只有0.35到0.75美元,而且,电影市场的规模也不像今天这样庞大,因此,这仍是一个现象级的数字。

《金刚之子》

由于“金刚”的成功,制片方希望库珀再接再厉,并推出续集。于是,在《金刚》上映九个月后,他们立刻推出了续作《金刚之子》。

按照库珀的设想,“金刚”的续集应该比第一部更宏大、也更精彩。制片方虽然批准了续集,但提供的经费却大幅缩水了,不仅如此,他们还要求电影必须在年底之前发布——这让库珀只有9个月的时间来搞定一切。

制片方的苛刻要求,源自市场的巨大压力,在《金刚》获得成功之后,试图模仿和抄袭《金刚》的电影人此起彼伏,这要求制片方必须抢在对手之前拿出《金刚》的续作。在《金刚之子》中,库珀的职位转为了执行制片人,导演则由露丝·罗斯的丈夫、导演厄内斯特·舍德萨克(Ernest B. Schoedsack)接手,露丝·罗斯则负责剧本撰写。这次,露丝·罗斯并不打算像第一部电影一样讲严肃的故事,因为她知道,由于条件所限,续作根本没有办法超越前作,她能做的只能是为其添加一些喜剧元素,从而让它尽可能地好看一些。

《金刚之子》海报,这部电影改走了喜(dou)剧(bi)风格

《金刚》的原班演员此时也各奔东西,在续作中,甚至没有一位女主角,唯一继续登场的只有疯狂导演卡尔·丹汉的扮演者罗伯特·阿姆斯特朗。这次,丹汉带着一群属下返回了骷髅岛,看看当地是否还有其他像金刚一样的奇特生物,并试图寻找传说中的宝藏,以此偿还金刚大闹纽约之后欠下的债务。这次,一行人在岛上发现了一头年幼的猩猩,其体型甚至比成年人还大——他们猜测,这一定是金刚的孩子,并试图将其带回美国。

因为制片方想要利用《金刚》的风靡效应,《金刚之子》的拍摄时间非常紧张,预算也相当有限。这一点尤其反映在电影的特效上。期间,特效师奥布莱恩直接沿用了原作的许多道具和布景,其中包括了金刚内部的铝合金骨架。同时,在拍摄中,奥布莱恩还大幅削减了大猩猩模型出场时摄影的帧数,其结果是,续作的视觉效果反而不如第一部。

《金刚之子》剧照

在原始的剧本中,《金刚之子》的结局是骷髅岛在地震中被海水吞没,而丹汉一行则在惊慌奔逃的恐龙和原始部落的攻击中死里逃生。但制片方明显不喜欢这个结局,因为它太烧钱了——最后,其结局改成了小金刚牺牲了自己,保护卡尔·丹汉逃离了沉没的骷髅岛,但岛上的宝藏和奥秘也随之消失。

《金刚之子》在1933年12月22日公映,按照当时的统计,其票房为616000美元,而总预算是269000美元,虽然称得上盈利,但市场却对其是恶评如潮,观众不满的除了特效缩水,还有电影的剧情,按照上一部的设定,金刚似乎有几十年没见过同类的异性了,但这次,它却有了个儿子,而这个儿子还在一部洋溢着喜剧风格电影中不幸牺牲了。

从这张剧照诡异的表情中似乎可以看出,当年的《金刚之子》为何会恶评如潮

观众的差评直接打消了制片商——RKO工作室跟拍续作的想法,接着,它们利用《金刚》的技术成果,拍摄了一批奇幻/科幻题材的特摄片,但就是雪藏了“金刚”系列。金刚在美国陷入了沉寂,但有些国家,它仍被看做是“世界第八大奇迹”般的存在,而这个国家就是大洋彼岸的日本。

金刚:Made in 日本

事实上,梅里安·库珀并不是唯一一个在1933年拍摄金刚电影的导演,日本松竹电影的导演(监督)斋藤寅次郎迅速“山寨”了它,其片名简单粗暴——《日本产金刚(和製キング・コング)》。

《日本产金刚》在当时电影杂志上的广告

《日本产金刚》是一部长20分钟的黑白默片,其实际可以算作配合《金刚》在日本上映而专门制作的影视特典,其风格则完全是一部搞笑剧,它讲述了一个男青年,为了追求姑娘而扮成金刚,在一家杂耍剧院打工的故事。受成本所限,其中也没有任何特效,人们只能看到一个身着大猩猩戏服在舞台上到处走动的演员。而且要想在今天领略这部《金刚》电影已经不可能了,在二战中,它的所有拷贝都在轰炸中化为了灰烬。只是由于战后、日本电影杂志的报导,和一些工作人员的回忆,我们才知道这部电影确实存在。

《日本产金刚》的剧照

当然,在1930年代的日本,还有一部电影明显走的更远,这就是《金刚出现在江户》。它由全胜电影(Zensho Cinema)发行,海报显示,这头巨猿一手抓着美女,一手试图攻击前来救援的人。

在故事上,《金刚出现在江户》与原版《金刚》同样截然迥异:在电影开始,一位富商的女儿失踪了,他派出手下四处寻找,但其中一个人——乡孙之丞——才是绑架的幕后凶手。多年前,乡孙之丞的父亲因为用假钱与富商做生意,最终被这位富商杀害了,他这么做,便是为了给惨死的父亲报仇。

有人也许会问,金刚又在哪里呢?乡孙之丞饲养了一头巨猿,用它绑架了富商的女儿,而这只巨猿的名字就叫做“金刚”——按照电影史研究者的描述,在电影中,这只巨猿无论尺寸、外表和震撼力,都比不上美国那只——它们唯一共同的地方只有名字。

导致这种情况最关键的原因是,全胜电影公司非常缺钱,根本购置不起必要的道具——一部当时的记录中写道,在1936到1941年间,全胜一共拍摄了173部电影,但全部都是默片,因为他们根本没有购置录音设备的钱,其中大部分都是粗制滥造的作品,其制作成本同样低得吓人。

《金刚出现在江户》的海报

那么,是什么让他们在《金刚》上映5年后、才着手拍摄山寨版呢?其中一个原因是,1938年,《金刚》在日本的主要影院又上映了一回,而全胜电影公司则试图趁着这股浪潮,用山寨版的《金刚》为自己圈一笔钱。

《金刚出现在江户》总共拍摄了上下两部,但它们的影响都十分有限。而且和《日本产金刚》一样,这部电影的拷贝也毁于战火,只有一些剧照和海报被保存了下来。而这部电影的消失,也标志一个时期的结束,在这个时期,《金刚》从一部超级大片逐渐沦为了制片方圈钱的工具——这一点,也是当时电影圈急功急利心态的缩影:利欲熏心的商人们宣称,他们会在银幕上再现金刚传奇的形象,但一切不过是个骗局,只是金刚的经典形象永远留在了观众的脑海中——它从来没有死去,只是陷入了沉睡,只要有一天风云骤变,它将再次被从骷髅岛上唤醒。

需要指出的是,即使在低谷期,金刚也从没有死,早在1935年,《金刚》的原导演梅里安·库珀便在筹拍一部续作,并准备引入当时非常火爆的“超级英雄”——人猿泰山。当时,库珀已经和老东家RKO工作室彻底闹翻,并与先锋影业达成了初步的合作意向。然而,当得知库珀筹拍《金刚》续作的消息后,RKO工作室立刻对其展开了舆论轰炸,并宣称“金刚”的知识产权完全属于RKO。

库珀怒不可遏,他一直认为“金刚”属于自己的创作,理应享有自由使用的权利,这令他和前东家最终对簿公堂。而在漫长的庭审后,法院裁决,由于金刚的形象实际是大猩猩的“巨型化”,因此,在其知识产权中,一部分属于公有领域,RKO的控诉理由实际是不成立的。

《金刚》的制片商RKO,围绕这头大猩猩的版权问题,库珀和RKO打了许多场官司

虽然关于金刚的法律问题就此解决了,但这次事件带来的副作用是,许多电影公司在库珀合作时变得瞻前顾后——他们担心另一场法律纠纷,这对电影和自身的形象都没有好处。

在《金刚》于美国退场后又过了五年,好莱坞的怪兽电影又经历了复苏,特别是在20世纪30末和40年代末,环球影业将两部备受好评的怪物电影拍成了系列——这就是“德古拉”和“弗兰肯斯坦”系列。不仅如此,环球还趁势推出了更多经典的怪兽电影,比如“狼人”和“木乃伊”系列。和RKO的短视不同,财大气粗的环球影业推出的电影往往制作精良,这些都帮助其积累了良好的口碑。

但环球影业也清楚地知道,观众会出现审美疲劳。正是因此,从1940年代开始,他们开始尝试一些新做法,比如将各种怪物混搭进一部电影,这也是后来大乱斗类电影的起源。

1930年代,出现在银幕上的科学怪人——弗兰肯斯坦,按照当年电影人的设想,它将在一部电影中作为金刚的敌人出现

1943年,环球推出了第一部此类作品《弗兰肯斯坦对战狼人》,此后便一发不可收拾。这些电影的成功,也引起了当年《金刚》的特效制作师奥布莱恩兴趣,为此,他向RKO工作室提出建议:也许可以用类似的方法重启《金刚》,并让让金刚以旧金山为舞台,同著名的怪物——弗兰肯斯坦展开一场恶战。

奥布莱恩甚至向RKO工作室提交了一份详细的报告书,其中包括了一张金刚的素描、整个旧金山的场景布局,以及弗兰肯斯坦的新造型。整个项目被定名为“金刚遇见弗兰肯斯坦”。

《金刚遇见弗兰肯斯坦》报告书中,金刚和弗兰肯斯坦的造型

但阅读了奥布莱恩的建议后,RKO工作室却建议将其改为“金刚大战金怪(King Kong vs. The Ginko)”,因为他们担心这个项目侵犯环球影业对弗兰肯斯坦的版权。而此时,RKO工作室早已无力像当年那样呼风唤雨,更没有钱或资源来拍摄类似的影片。最终,奥布莱恩的项目被介绍给了制片人约翰·贝克(John Beck),他向奥布莱恩保证,会找到一家能让项目上马的电影公司。同时,贝克还聘请编剧乔治·叶茨(George Yates)为项目创作了一个临时剧本,由于弗兰肯斯坦的形象来自玛丽·雪莱的小说《现代普罗米修斯的故事》,因此,叶茨将其重新命名为《金刚大战普罗米修斯》。

然而在美国国内,贝克却四处碰壁,因为拍摄《金刚》电影不仅成本高昂、而且极为费时,几乎没有制片商敢于试水。这让他只能前往海外——最终,他来到了曾山寨过“金刚”的国度——日本。在1950年代,伴随着战后的经济复兴,日本电影工业迎来了繁荣,而当时最有名的电影企业——东宝株式会社也随着这股潮流冉冉上升。

《金刚大战哥斯拉》

自20世纪40年代末以来,东宝株式会社和大导演黑泽明合作,拍摄了《七武士》等许多名垂青史的电影,这让东宝株式会社赢得了国际上的声誉。但更引起贝克兴趣的,是他们在怪兽电影中取得的成就:特别是1954年上映的《哥斯拉》,在电影中塑造了一头庞大而凶残的蜥蜴,它因为原子弹试验而发生了变异,随后跨过太平洋,在日本制造了一场浩劫。

电影《哥斯拉》剧照,它的成功,对后来《金刚》系列的复活产生了巨大影响

平心而论,《哥斯拉》的成功既来自对怪物的塑造,也来自当时人们对核武器的恐惧——这一点对日本人来说尤其如此,在《哥斯拉》上映时,距美军在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还不到10年——他们生活在一个满目疮痍的国家,而在《哥斯拉》中,他们将再次见证似曾相识的噩梦。同时,《哥斯拉》的成功还要得益于入乡随俗的经营策略。比如在美国版中,东宝就删除了约10分钟的镜头,同时添加了20分钟的新剧情,其中增加了一个新角色——史蒂夫·马丁——报导哥斯拉大闹东京的美国记者。这一切,都令美版《哥斯拉》贴近了美国人的审美口味。

《哥斯拉》上映后,在世界各地好评如潮。随后4年,东宝又推出了许多类似的怪兽电影,其票房和舆论上的反馈都大体良好。而这些,又反过来坚定了其拍摄怪物电影的信心。

这时,约翰·贝克带着“金刚与普罗米修斯”的剧本来到了日本,并和东宝的高层一拍即合。由于这头大猩猩在日本的影响力,东宝一直对金刚电影很感兴趣。但另一方面,东宝也清楚地意识到,要想吸引更多观众,让金刚对战弗兰肯斯坦是不够的——它的对手应当更庞大、更可怕。这时,他们产生了一个想法,如果让当年美国的“怪兽之王”、对战日本的“怪兽之王”哥斯拉——一定会创造出惊人的票房效果。

由此,诞生了1962年的《金刚大战哥斯拉》 ,其讲述的故事是:一家日本公司在寻找制造特殊药品的材料时,偶然在太平洋的岛屿上发现了金刚,并试图将其带回国内作为宣传。但途中,金刚挣脱了束缚、到处横冲直撞。与此同时,怪兽哥斯拉也突然在北冰洋现身,正一路朝着日本前进。军方很快发现,要想解决这两个怪物,最好的方法就是先让它们自相残杀……

《金刚大战哥斯拉》的导演:本多猪四郎

为拍摄这部电影,东宝召集了1954年《哥斯拉》的原班人马,其中最重要的人物是总导演本多猪四郎和特效导演圆谷英二,后者尤其对重现“金刚”功不可没:20世纪40年代,日本军队曾邀请他拍摄了许多反映太平洋战争的宣传片,其中有大量用模型拍摄的战争场景,其效果几乎称得上以假乱真。战后,东宝株式会社发现了圆谷的才能,并将其投入到了电影《哥斯拉》的拍摄中。

当圆谷得知,自己将为金刚电影担任特效导演时,便放弃了手头的所有项目,以全力支持这项工作。事实上,在30多岁时,圆谷就是《金刚》的忠实粉丝,他认为参与这部电影是一种荣誉——这对《金刚与哥斯拉》中特效的成功起到了巨大作用。

圆谷英二后来成为奥特曼系列的监督,在这张剧组照片中,奥特曼正在像个犯错误的孩子一样接受圆谷英二训话,左侧还可以看到他的好基友——巴尔坦星人

当时,日本对电影预算和拍摄时间的要求极为严格,因此,在拍摄与怪兽有关的场景中,圆谷必须拿出最廉价、且效率最高的方式。圆谷后来回忆说,最初,他计划像原作中那样,采用定格拍摄的手法,但由于时间所限,这种方法明显不切实际。

因此,他最终还是决定,让演员钻进怪兽戏服,而城市、飞机、坦克等则使用模型,至于其中最重要的场景(如金刚和哥斯拉在富士山的决战),则依旧使用定格拍摄完成——这种模式就是我们熟悉的“特摄”。

《金刚大战哥斯拉》宣传海报

不仅如此,东宝还决定,《金刚大战哥斯拉》的画面采用2.35:1的纵横比,这在当时非常前卫,被称为“东宝宽屏”。另外,该电影还将使用彩色胶片——因此,这也是两头怪兽首次以真实的颜色出镜。

随后,整个剧组开始设计哥斯拉和金刚的戏服,和初代相比,这一代的哥斯拉没有了头上的小耳朵,同时背鳍更加高大,身躯则稍微显得臃肿了一些。至于金刚的设计则更为一波三折,期间,圆谷英二弃用了整整四套金刚的戏服,因为他感觉,这些服装和他理想中的金刚存在差距。

而在打斗场面上,圆谷决定让操纵金刚和哥斯拉的演员自由发挥。由于没有先例可循,他们只能从现实生活中寻找灵感——最终,他们决定以日式摔跤作为打斗戏的蓝本,并为此练习了多大几百个小时。

与黑恶势力狼狈为奸:拍摄期间,特效导演圆谷英二同金刚和哥斯拉的扮演者交流

另一个令剧组关心的问题,是影片该采用怎样的拍摄风格,为此,总导演本多猪四郎和圆谷英二爆发了激烈的争吵。在这个问题上,本多希望更多采用阴暗、恐怖的氛围,以此让场景更震撼人心。但圆谷英二却有不同的想法,他认为,电影的风格应该更鲜亮、更愉快,这样就可以吸引更多的未成年观众。最终,东宝的高层批准了圆谷英二的想法,这让本多猪四郎非常恼怒,后来他甚至不客气地说:“这简直是在乱来。”

这部电影的标题之所以被命名为《金刚大战哥斯拉》——而非《哥斯拉大战金刚》——也是基于深刻的商业考虑——按照东宝的调查,在美国和日本,金刚的形象都要比哥斯拉更受欢迎,因此有必要将其放在片名开头,从而突出其存在感。另外,这一点也影响了电影的大结局,几经讨论之后,剧组决定:让金刚战胜哥斯拉,以便迎合大多数观众,但同时,哥斯拉也不会彻底死透——这就为续集留下了发挥的空间。

《金刚大战哥斯拉》的打斗戏,其动作参照了日本摔跤

粗野的大猩猩,如何成了青少年之友?

作为项目的提出者,贝克也获得了《金刚大战哥斯拉》在亚洲以外的独家代理权,以及改编整部作品的权利。为了让电影更符合美国观众的欣赏口味。贝克与两位专业编剧合作,对《金刚大战哥斯拉》的剧本进行了大幅度改写。

在美国版中,贝克等人对电影进行了重新剪辑,同时加入了许多新镜头和人物,其中就包括了向联合国传递消息的记者埃里克·卡特,以及纽约自然博物馆馆长阿诺德·约翰逊。为了完成改编,贝克花了大约1.55万美元,并在1963年以20万将其出售给环球影业,最终,这部别具特色的电影,终于带着金刚,在1963年出现在了美国观众面前。

《金刚大战哥斯拉》剧照,上映后,舆论对其褒贬不一

在上映后,舆论对《金刚大战哥斯拉》褒贬不一,但其票房成绩却蔚然可观。在日本,其取得了同题材电影中最高的上座率,并售出了大约1255万张票——首轮公映的总收入则达到了3.5亿日元——在当年日本电影票房排行榜上排行第四。

《金刚大战哥斯拉》的成功给日本电影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其公映之后,陆续有25部类似的特摄怪兽电影上市,圆谷英二更是以此积累的经验为基础,在1966年制作出了人尽皆知的《奥特曼》系列。

而这股潮流中诞生的作品,又反过来影响了金刚,其中影响最大的是1965年上映的电影《加美拉》,虽然从某种意义上说,加美拉的形象不过是给哥斯拉套上了一个龟壳,但在电影中,加美拉却基本是作为人类捍卫者的形象登场的,这完全不同于之前电影中、怪兽凶神恶煞般的设定。这些让《加美拉》备受青少年的喜爱——而它恰恰是《金刚大战哥斯拉》没有实现的目标——以上一切,也推动金刚逐渐摆脱了“邪恶”的标签,并完成了一次脱胎换骨。

电影《加美拉》剧照

而相关方迈出的第一步,是在电视动画领域:1960年代,电视逐渐占据了西方家庭的客厅,并成为当时影响最大的娱乐媒介之一——期间,美国的电视公司Videocraft注意到了金刚的价值,并从RKO获得了授权,以制作一部面向未成年人的连续剧,鉴于实景拍摄的成本,整个项目最终被缩水成了一部动画片。

由于在当时,美国电视动画产业并不成熟,因此,Videocraft决定与日本动画企业联手,最终,他们找到了未来《七龙珠》系列的制作商——东映,而这个项目,也将是第一部日本人打造、并面向美国市场发行的动画——它后来被命名为《金刚秀(The King Kong Show)》。

《金刚秀》的动画截图

《金刚秀》的主人公是邦德家族,其中有三个主要角色:邦德博士、他十多岁的女儿苏珊·邦德和小儿子博比·邦德。和之前的金刚电影不同,《金刚秀》中,金刚是一个正面角色,他憨厚、正直、力大无穷,多次协助邦德一家挫败了邪恶势力。虽然续集的计划最终被取消,但在《金刚秀》中,金刚憨厚的形象仍然赢得了年轻人的喜爱——甚至可以说,这部动画片不仅达到了商业上的目标,还完成了金刚转型的第一步。

58岁六小龄童收到“土豪礼物”!称:要尽力多演好作品为人民!

上一篇

58岁六小龄童收到“土豪礼物”!称:要尽力多演好作品为人民! 58岁六小龄童收到“土豪礼物”!称:要尽力多演好作品为人民!
《战狼2》确认重映 大地院线回应:院线个体行为

下一篇

《战狼2》确认重映 大地院线回应:院线个体行为 《战狼2》确认重映 大地院线回应:院线个体行为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点击排行
热门专题

蜀ICP备2020026468号-4

Copyright © 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