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新闻>电影

《喜禾》改编来自真实故事 聚焦自闭症群体

《喜禾》改编来自真实故事 聚焦自闭症群体

《喜禾》海报

由张唯导演执导的自闭症题材的电影《喜禾》,于4月9日下午在北京国际电影节“北京故事”单元进行了展映。这部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之前已经接到了16个国际电影节的邀请,并获得了国际上的一致认可。这次回归国内电影节,也足见导演张唯对特殊群体的把握得到了大众关注。《喜禾》的亮相,也成为北京国际电影节上一部与众不同的影片。

剧照

《喜禾》来自真实故事 关注自闭症群体

导演张唯很早就想拍摄一部自闭症的影片,直到2012年9月,张唯在看到了深圳19位家长联名写信要求校方清退一名自闭症学生的新闻之后,产生了强烈的创作欲望。《喜禾》就是根据这个真实的事件改编而来,电影讲述了一个被诊断为自闭症的9岁儿童喜禾在母亲田琳的坚持下到普通学校上学的故事。故事以妈妈田琳这一角色为视角,通过最大限度地还原故事本身,来讲述这个自闭症家庭遭受的幸与不幸。

张唯为了拍好这个故事,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来了解自闭症这个群体,做足了准备工作,才开始创作过程。他表示“合理性、真实性”是这部电影的创作基调,影片的最终目的就是让社会能够关注社会上自闭症这个弱势群体,让患有自闭症的人群能够被这个社会更多的理解与接纳。

剧照

《喜禾》横扫各大电影节 终回祖国怀抱

在北京电影节之前,《喜禾》已经获邀参加了16次国际性的电影节,其中不乏为自闭症题材的电影专门设置的影展或单元。作为一部特殊题材的电影,《喜禾》在国际电影节上引发了高度关注,同样也成为国际上了解中国自闭症这个群体的一个入口。电影的英文名为“Destiny”,尽管只有98分钟的时间,但是三个自闭症家庭的经历,一个9岁自闭症儿童的宿命,却在观众心目中挥之不去。影片呈现出来的真实性,让人感觉到命运残酷的同时,又感觉到了生活的希望,凭借这种高度真实,《喜禾》也获得了很多海外观众的认可。

此次入围北京国际电影节“北京故事”展映单元,不仅意味着北京国际电影节对这种特殊题材的关注,也意味着《喜禾》的艺术性得到了行业内的高度认可,而这种题材的亮相,也有助于自闭症人群获得更多的社会关注。

现场照

导演张唯关注边缘人群 视角另类独特

2010年,张唯成功执导了他的电影处女作《北京草原》。电影《北京草原》通过一名在北京生活的非洲男孩“姚明”的内心视角,用独特的镜头语言将北京繁华的都市森林幻化成辽阔的非洲草原,视角独特。2011年,张唯执导电影《一个人的皮影戏》,该片以剧情片的形式展现了皮影艺术的现实困境,反映一个皮影艺人坚守皮影戏,让文化遗产传承的故事。这两部电影探讨的都是人的精神层面的问题,以及人与社会大环境的关系。

2014年,张唯连续拍摄了两部筹备多年的作品《打工老板》和《喜禾》。前者以一位中国深圳的民营企业家的创业故事为蓝本,反映了当代中国民营企业家创业中面临的困境;后者则把关注的目光锁定自闭症儿童的家庭,讲述了一位母亲为了自闭症的儿子能够上学,为了改变自己的宿命所付出的艰辛努力。《打工老板》斩获了包括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伊朗德黑兰曙光国际电影节最佳原创剧本等多项国际大奖。他的第四部长片作品《喜禾》也同样在国际舞台上有了许多收获。2016年9月1日,张唯导演个人获得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亚太电影艺术单元颁发的最具创意影人奖。

张唯是致力于呈现边缘人群生存状态的独立电影人,具有一定投资能力,集制片与导演一身。其电影以取材另类。视角独特见长,擅长用朴素自然的纪实性的手法来表现中国社会中边缘人物的生存状态。张唯电影中蕴含着浓烈的、与生俱来的社会意识,这种自发的意识使他的每一部电影都具有强烈的话题性,往往在平淡的叙事中蕴含着巨大的社会冲突。在人物与社会的不断冲撞中,观众可以看到中国社会巨变下一些容易被忽略的部分,从而激发思考和获得启示。

电影版《白鹿原》要重拍 斥资2亿预计年底开机

上一篇

电影版《白鹿原》要重拍 斥资2亿预计年底开机 电影版《白鹿原》要重拍 斥资2亿预计年底开机
《战狼2》确认重映 大地院线回应:院线个体行为

下一篇

《战狼2》确认重映 大地院线回应:院线个体行为 《战狼2》确认重映 大地院线回应:院线个体行为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点击排行
热门专题

蜀ICP备2020026468号-4

Copyright © 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