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新闻>电视剧

《人民的名义》:谁说没小鲜肉玩不转

《人民的名义》:谁说没小鲜肉玩不转

不找几个小鲜肉,不拉几个流量担当,电视剧还能拍,还能火吗?如果之前业内业外人士还会心存疑虑的话,在《人民的名义》之后,这就不该成为疑问了。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越播越火,除了“史上最大尺度反腐剧”的名号尤为瞩目之外,还有越来越多的优秀特质为人所关注,比如这部剧是近年来罕见的彻底“去小鲜肉化”的电视剧。没有一个当红小鲜肉,一众老戏骨集中飚戏,把原本大家心目中很脸谱化的正剧,表现得入木三分,精彩纷呈。

现在看,这部爆款电视剧的成功顺理成章,但如果回到制作之初,就能更清晰感受到,这部主旋律的电视剧,当初并不被业内看好,完全是走了当下影视圈非主旋律的道路。因为题材太正,因为没有当红小鲜肉,很多投资者望而却步,很多所谓业内行家都断定,这会是一部注定要赔本的死剧。如今收视率和口碑的双双爆棚,无疑给了这些“小鲜肉思维”的专家们一记耳光。

“小鲜肉思维”看起来专业,实际上是一种懒惰。小鲜肉演员们颜值高,自带庞大粉丝群,容易挑起话题,一部电视剧选到小鲜肉看起来已经成功了一半。因为无论他们的演技多么拙劣,角色扮演多么僵硬,情节多么不合情理,在他们的死忠粉眼里,都是完美的。

小鲜肉的颜值超越了电视剧的内涵,已经是很悲哀的事。而因为这种对小鲜肉的疯狂追捧,他们的市场价已高到离谱的程度,据说一些当红小鲜肉拍一部电视剧的个人报酬要上亿,而《人民的名义》所有的演员总片酬却只有4800万元。这一对比,更能感受到表演这个行当被扭曲的程度。

小鲜肉的成功,当然有很多复杂的市场原因,不能一概否认。但就文艺创作而言,这种小鲜肉至上,实际上矮化了创作。当资本都压在小鲜肉身上,当小鲜肉成了成败的关键,剧本变得不重要,其他演员的努力被忽视,更多普通观众的观影体验也不被尊重。一切围着小鲜肉转的影视圈,怎么可能诞生更多经典作品呢?

《人民的名义》现在树立了另一种标杆,“最大尺度的反腐剧”也许很难复制,但其对于剧本的重视,对于演员的选择,对于制作细节的精益求精,都是值得学也是可以学的。如果没有中国政治小说第一人周梅森10年磨一剑写出的剧本,没有几十个资深老戏骨的精彩表演,光靠“反腐尺度大”,电视剧也不可能有如今的口碑。

其实文艺圈早有流行语:好的本子加好的班子,一定会出好的片子。但在小鲜肉当道的市场下,这样的规律常常被遗忘。资本和剧组们都在围着小鲜肉转,虽然明知他们难伺候,性价比未必合适,但又担心少了他们玩不转。

看到《人民的名义》的成功,看到老戏骨们精湛表演,小鲜肉该为自己的演技汗颜。表演是一种专业,不去静下心来提升自己的素质,恐怕很难经受住时间的考验。而市场也该多一些别样的信心:与其把宝押在小鲜肉身上,盲目的烧钱,不如静下心打磨剧本,找更合适的演员。是金子总会发光,真正的好剧不会被市场埋没。

吴京:顺从世间法,不从世间流

上一篇

吴京:顺从世间法,不从世间流 吴京:顺从世间法,不从世间流
一部戏用了8个替身,全程坐着拍戏,却被吴京称为是最敬业的演员

下一篇

一部戏用了8个替身,全程坐着拍戏,却被吴京称为是最敬业的演员 一部戏用了8个替身,全程坐着拍戏,却被吴京称为是最敬业的演员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点击排行
热门专题

蜀ICP备2020026468号-4

Copyright © 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