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新闻>电影

李安的美国梦碎了

李安的美国梦碎了

1931年5月,正当经济大萧条时期,亚当斯在《美国的史诗》一书中第一次提出美国梦,从此,美国梦流行开来,成为美国人甚至非美国人的精神向往,这其中也包括李安。

李安在冷战时期的台湾长大,那时的美国对于台湾就像一位老大哥,李安对于美国的全部了解都来自于影视,而美国的文化输出又做得很好,美国之于李安带着一层梦幻的色彩。终于,1978年24岁的李安不顾父亲的反对去到美国追寻他的电影梦想。然而,距离产生美,踏上美国的土地,印象还一如当初吗?

美国并不是想象的那样

去年年末,电影《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上映,有人把其归为反战题材,李安则表示,那个战争需要反吗?它的性质很多人都晓得。

电影讲述了一个19岁士兵的成长,并以他的视角展现了美国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国社会、战士、战士家属、普通民众、商人以及难民等等的状态。

电影尴尬的在特朗普当选第三天上映,遭到了一片哗然,李安又一次遭到了打击,他很疑惑美国人竟然可以接受特朗普当选总统,却无法接受这样一部电影,但是他也清楚的知道,美国人不会接受他这样一个外来人评价他们的战争,也不愿接受他一个外来人改写电影的历史。在李安的种种描述中,显而易见,他的美国梦彻底碎了。

电影是温柔的匕首

其实这并不是李安第一次拍战争题材,1997年的《冰风暴》是李安的第一部美国片,影片表面讲述的是中产家庭濒临破碎的故事,然而背景是越南战争期间的1973年,1999年的《与魔鬼共骑》讲述的是美国南北战争的故事,2008年的《制造伍德斯托克音乐节》依然是以越南战争为背景,三部影片都和《比利》一样没有受到好评,甚至被很多人忽略。

然而在我看过李安全部电影的人看来,其中的深刻性真的不比同性恋的故事差,但是美国人不会买账,因为那是他们自己都不愿意记起的历史。

长达12年的越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一次重大挫败,给美国社会也造成了很大影响。李安在筹备电影期间做了大量调查与研究,他发现大多数人不记得1973年左右那段时间自己身边都发生了什么,人们在潜意识中就选择忘记,电影上映后有的人更是看得发抖。而伊拉克战争虽然已经过去几年时间,但是它的后遗症依然存在……李安毫不留情的揭开了美国人的伤疤,结果大家有目共睹。

明明知道不会讨好,可是依然全力去做,这就是李安,他不仅会揭开美国人的伤疤,还揭开所有人的伤疤,李安将他的电影化作温柔的匕首,戳破所有的存在,让人们看到了幻灭与虚无。

揭开另一种真实

十八九岁还在台湾的李安接触了存在主义的书籍,这种哲学架构一直在他的思想里,直到他三十岁左右开始接触道家的文化,而后他看到存在的另一面,于是我们就看到了他的电影毫不留情的解构夫妻、兄弟、导师、信仰、爱情、战争、英雄等等,一一揭开这个世界的另一种真实。

《比利》上映后李安公开出现宣传他的电影,距离他上一部电影《少年派》四年的时间,然而我有一点点难过的发现他老了好多,一个62岁的人来说老也很正常,但是对于一个拿过无数荣誉受众多人膜拜的国际大导演来说,应该老得充满荣光与骄傲,但是李安没有,他衰老的面庞中散发出一种苦,他的电影告诉我那是一种看穿人性的悲悯。

宗教中找寻自己的宿命

李安也是人不是神,面对一切他还没有做到超脱,他需要一种安慰的力量,这就宗教,虽然宗教也有虚无的一面,尽管你匍匐在众多佛像面前磕头无数,当你在大海上孤独无助大声呼喊时它也未必会回应,但是宗教可以给人一种安慰的力量。电影《比利》中的男主角就是通过宗教在战争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比利的对于宗教的认识来自于他的班长施洛姆蘑菇,他为比利讲述印度宗教毗湿奴化身之一奎师那告诉阿朱那的话,告诉他在战场上不要追问为什么,要用一种超然的态度履行自己的职责。

蘑菇的战车上一直放着一个象头人身的小雕像,电影的结尾给了一个大特写,那是印度宗教中的象头神,是印度教祈福和达成希望而消除一切障碍之神,也是引领众人接近其他神祇的智慧之神。比利在蘑菇的引领中,找到了比自己生命更浩大的存在,明白了自己的宿命就是一个战士,最终他选择回归战场。

一直觉得李安对于电影有一颗赤子之心,一方面在于他把自己投射到电影里,电影中的比利又何尝不是李安自己,他在电影的世界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作为一个导演的存在,然而这并不是李安从一开始就认定的事情,李安也经历了中场休息又最终回到电影里。

李安的中场战事

电影的开始,比利奋力解救班长蘑菇时显示的时间是2004年10月23日,这一天,班长蘑菇死在了比利面前,他才人生中第一次感受到那种比自己生命更浩大的存在。10月23日正是李安的生日,2004年也是他重新找到自己宿命的一年。

2003年李安拍完《绿巨人》陷入人生一次重大的崩溃,他甚至想要退休拒绝拍摄《断背山》,这时一直反对他拍电影的父亲告诉他应该回到电影里,才有了如今的李安。

每次拍完电影的宣传对于不善交际的李安来说,就像是比利的中场战事,面对一群不理解你的人一遍又一遍的重复回答他们的不解,还要接受种种或赞扬或嘲讽,不管你愿不愿意接受。

电影中B班的士兵们经历了表演,最终坐车准备离开,大家却希望赶快回到战场,那里是他们熟悉与安全的地方。电影里的台词也是李安的心声。

一种锋利的真实

远远看到一个伟岸的散发光芒的轮廓,被吸引着一点点靠近,而当走近才看清对方的脸,早已泪流满面,李安之于我,就是这样一个轮廓。那些电影里藏着一个流泪的老人,让我越看越感到悲伤。

曾经有个姐姐对我说她不太喜欢小说电影这类东西,因为那些都是编的不真实,她喜欢政治与财经之类,我当时听完只说了声“哦”,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在想,其实我们看到的听到的就一定都是真实的吗,很多都是事情的一面,别人想让我们看到的一面而已,小说电影这类东西就不真实吗?虚与实本来就是不可分割的两面。

“容嬷嬷”80岁仍旧彻夜研读剧本,致敬那些奶奶辈实力派女演员

上一篇

“容嬷嬷”80岁仍旧彻夜研读剧本,致敬那些奶奶辈实力派女演员 “容嬷嬷”80岁仍旧彻夜研读剧本,致敬那些奶奶辈实力派女演员
《战狼2》确认重映 大地院线回应:院线个体行为

下一篇

《战狼2》确认重映 大地院线回应:院线个体行为 《战狼2》确认重映 大地院线回应:院线个体行为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点击排行
热门专题

蜀ICP备2020026468号-4

Copyright © 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