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的时候,能被老师拉出去集体看电影是一件再幸福不过的事情了。
似乎每个人都有一个童年电影清单。
比如《妈妈再爱我一次》、《小花》等等。
时隔十几年,再翻翻看一些老电影。
回忆小时候为主人公留下的眼泪,也是件蛮神奇的事情。
今天小编想介绍这部熟到不能再熟的电影——
《一个都不能少》
你还能记得上次看是什么时候吗?
除了感人,你还能说出它其他的特点吗?
反正我是想不起来了。
只能依稀记得是一个老师去城里找学生的故事。
《一个都不能少》根据施祥生的小说《天上有个太阳》改编,讲述了关于农村、贫穷和文盲的问题。
在类型上可以看到有“喜剧”一词。
的确,这是一部让人笑着笑着就哭了的电影。
魏敏芝是水泉村村长找来代课的老师,年龄仅有13岁。
水泉小学唯一的老师高老师因家中有事,需请假一个月。
因找不到人,无奈之下只好把学生交给了魏敏芝。
高老师临走之前对魏敏芝来了个简单的面试。
“你都会什么?”
“会唱歌”
“会唱歌,唱一个吧”
于是,魏敏芝唱了一首改编过的《娃哈哈》:
“我们的祖(zhu)国石化院,花园里的百灵鸟歌连天......”
讲真,我怀疑这就是张艺谋导演暗藏的喜剧元素。
高老师觉得她唱的不好,就教他唱了一遍。
讲真,魏敏芝的朴素和真实让我深深怀疑这是一部纪录片。
主角是魏敏芝是张艺谋从万千农村学生中相中的演员,当时她刚上初一。
其实原本的人选是魏敏芝的双胞胎妹妹,导演组让妹妹唱歌的时候妹妹一直往后躲。
于是性子直的魏敏芝推着妹妹说:“快去啊,快去啊”。
之后导演组注意到这个女孩子并说“你敢唱吗?”。
魏敏芝二话没说来了一首片子开头的这首儿歌。
没想到却把导演组逗得哈哈大笑。
正是这一股子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让张艺谋拍板决定,就魏敏芝了。
高老师交代了魏敏芝很多东西:
黑板上写字要像驴粪蛋那么大,太阳晒到钉子就放学,晚上和学生睡在一起......
魏敏芝也开始了她的魏老师之旅。
当上老师的魏敏芝并没有想象中顺利。
学生们看她年轻,没有老师的样子,就经常欺负她。
教师每天乱哄哄的,学生一个劲想往外跑。
最让他头疼的学生就是张慧科。
调皮捣蛋,性子倔。
魏敏芝单纯、认死理,脾气犟到不行。
为了遵守答应高老师的“一个都不能少”的诺言,当然也有可能为了得到50块钱,魏敏芝拼尽全力看住每一个学生。
当县里有人来招学生去体育队的时候,魏敏芝把体育老师相中的好苗子给藏了起来。
除非等到高老师回来,不然谁都不能带走任何一个学生。
无奈,魏敏芝没明白这是件好事。
死死追着车子跑。
得知张慧科父亲早逝,母亲卧床不起,为了还债被人带去城里打工还钱的时候,魏敏芝对学生的感情一点一滴的在流露。
她发动学生凑钱去城里找张慧科,但学生们都没有钱。
于是学习委员建议学着大人去砖厂搬砖。
在没经过厂长的同意下,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搬了一千五百块,却不知道自己帮了倒忙。
厂长回来了一脸懵逼,魏敏芝和孩子们嚷嚷着要钱。
好心厂长乐于助人,不得不掏了十五块钱资助魏敏芝进城找张慧科。
于是魏敏芝和孩子们开心的去了汽车站。
可是去城里的汽车票要比他们预想的贵的多。
无奈,学习委员又有新招,帮老师“蒙混过关”。
车是上去了,但半路就被售票员赶了下来。
魏敏芝一路走一路搭别人的拖拉机,终于来到了陌生又坚硬的城市。
为了找寻张继科,她去车站广播。
用身上仅有的六块五买了纸笔,写了100份寻人启事。
没墨水了,接点自来水涮涮继续写。
但别人告诉她,写这个没用,电视台最管事。
于是魏敏芝就死磕电视台。
一个一个问“你是台长吗?”
饿了吃别人的剩饭,渴了和水管的水。
晚上就倚在电线杆旁边睡上一觉。
但最终经过魏敏芝的坚持和努力,总算找到了张慧科。
在电视台的帮助下,社会各界也关注到了贫困山村的教育问题。
这的一提的是,这部电影里的所有演员都是非职业演员。
老师和学生都是真实的来自各个学校的老师学生。
而魏敏芝在城里的戏份很大一部分是隐蔽拍摄,为的就是真实的还原社会现状。
学校的一砖一瓦也都是真实的存在的。
不得不说,真实就是本片最珍贵的部分。
无论是演员的表现和情感的流露都着实打动人心 。
影片最后是在孩子们用彩色粉笔写写画画的画面中结束的,这样一个典型的浪漫主义结局引发了很多人的同情心。
一部好的作品不在于拿过多少奖,而在于能够为社会增添什么样的力量。
即使《一个都不能少》无法改变全中国落后山村的教育问题,但足以引起更多人对贫困地区教育问题的注意。
致敬这样的好电影!
更为拥有张艺谋这样伟大的导演而自豪!
环球电影
ID:dygc123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 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