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家境贫寒,父母早逝,在草原长大的她,带着蒙族人特有的豪爽,淳朴善良。她在银幕上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鲜活迥异的形象,因为银幕与丈夫相识相爱,相伴到老,她就是我国首位蒙族女星,杨静。
杨静原名德勒格尔玛,1929年出生在一个蒙古族贫苦的家庭,兄姐6个她最小。可怜的小德勒格尔玛刚满周岁还在呀呀学语时,母亲便不堪饥饿与病痛的折磨撒手离去。在她6岁时爸爸又去世了。哥哥姐姐苦熬苦挣的把她供完了小学,便再也无力供养她了。14岁那年她勇敢地走出了草原外出求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德勒格尔玛考取了奉天的助产士学校。毕业后她又毅然回到草原,以完成心中那份对草原的承诺。她没日没夜地策马扬鞭为草原牧民送医送药,接生虽苦虽累但德勒格尔玛丝毫不放在心上,她只觉得天如此的高,草原如此的辽阔.连呼吸都从未有过的畅快。
东北解放后,杨静入东北军政大学学习,同年留校任文工团宣传员,演出过歌剧《血泪仇》、《为谁打天下》,话剧《奔向光明》、《群猴》、《钢筋铁骨》、《王家大院》、《天下无敌》等。东北地区文艺汇演,在歌剧《为谁打天下》中饰演的地主婆受到好评。1949年入北京电影制片厂任演员。1950年在东北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影片《卫国保家》中饰演女主角陈桂英。
在《卫国保家》中,杨静饰演女主角村长田桂英。之所以选她担纲大任,因为陈波儿曾看过她的戏。陈波儿曾是一名上海滩的大明星,她独具慧眼,认为杨静具有劳动妇女的纯朴气质且演戏有激情就把她推荐给了导演严恭。杨静不负众望种地、纺线、推磨、养鸡、纳鞋底举手投足活脱脱一个农村妇女干部的样子。在拍摄检讨忘本思想`’一场戏时.杨静从化装开始就一声不吭让自己沉浸在角色之中。在酝酿感情时她调动了全部的情绪记忆自己一个从小失去父母亲的苦孩子,正式开拍时她静静站到摄影机前随着导演轻轻的一声预备开始,她声泪俱下动情地检讨自己的错误,一场戏下来,大家都为她的表演叫好。
杨静在这部戏中结识了演战斗英雄杨德志的于洋.他们演一对恋人在共同的合作中,彼此相知,互有好感。在拍一场在小桥边谈恋爱的戏时一位副导演开玩笑说“于洋,你可别走私呀.’当时弄得他俩一个大红脸。生活偏偏应了那位副导演的话假戏竞然真做。在1952年长影拍摄的《结婚》中.严恭导演又选杨静演女主角杨小青两个有情人又有机会走到了一起。
杨静的才华、刚强、美丽和善良,深深赢得了于洋的心他们深深地相爱了爱的那么甜爱的那么热烈。就在《结婚》拍摄结束后,一场更热闹的婚礼开始了。在严恭导演的主持下,由当时的工会主席葛存壮一手操办,杨静和于洋的婚礼进行得隆重而热烈。
一年以后于洋参加《山间铃响马帮来》的拍摄时接到妻子来自北京的信。这封信很特别:一张信纸上印着两个红色的脚丫,这是女儿于静江来到这个世界后的第一个印迹。第一次为人父的于洋爱不释手的捧着这份特别的礼物,开心不已。
《生活的浪花》
1955年杨静入北京电影学院演员进修班学习,在毕业公演的剧目《第十二夜》中饰演的孪生兄妹两个角色,轰动首都舞台。1957年毕业后任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拍摄过《生活的浪花》、《金铃传》、《风暴》、《矿灯》、《革命家庭》、《小二黑结婚》、《红雨》、《战地黄花》、《英雄岛》等影片。
现在退休在家,杨静和于洋已是满头华发,却更加形影不离,恩爱有加。于洋觉得:我们俩都是苦出身,她父母去世的早,我也幼时丧父,共同的感受相似的经历和相通的观念使得我们走向现在的新生活,所以我们保护爱情就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
于洋一家合影
可是生活总有不幸的时候,2005年,他们的儿子—电影导演于晓阳因为哮喘病发作突然离开了人世,对他们的打击很大。白发暮年的他们,互相扶持,彼此慰藉,依旧认真的对待生活,因为他们还有彼此的爱。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 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