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明星在拿了影帝影后,却始终让人觉得咖位不是很高,甚至处于一种很尴尬的地位?比如像桂纶镁和阮经天,虽然有奖在手,却始终觉得咖位并不是很高?但是同样得奖的黄渤等等就不会有这种感觉。
大概解释一下:评奖的事情,经常会碰到大小年。“大年”佳作扎堆,强手如林,任何一个候选人被评上,都有众望所归感。 而落选的,实力也是极强, 很多奖项历史上,著名的“遗珠”、“无冕之王”,都是在这种年份出现的。“小年”的时候,小猫三两只,每个候选者都没有必胜的把握。 有的片子不够好,但演员的表现还好; 有的片子好,但演员的表现不够好; 有的片子也好,演员表现也好,但演员的戏份不够多; 还有的样样都好,但演员去年刚拿过奖,连着拿有点说不过去,会让其他的演员寒心。 就时常会出现爆冷的情况。
这两位被评上的时候都属于“小年”。阮经天那一年,几位候选者实力最强的是王学圻,但是,他用来参评的作品是《十月围城》。不但是群戏,个人在里面不够突出。而且片子本身还是一部商业片。这种情况下,奖属于可给可不给的。所以,王学圻没有拿到很正常。但是,放着王学圻不给,给阮经天就有问题了。
阮经天凭借《艋钾》拿影帝, 其实是有很多可以质疑的地方的。首先,阮经天是个电影新人。之前一直在演偶像剧,而且大部分是男二,连男主都没演过几部。进入电影圈后,是否要这么快给他肯定,是值得商榷的。因为,像汤唯在《色戒》里面演王佳芝演的那么好,也就给了一个最佳新人,没有给最佳女主角。还有很多好演员,提名了好几次,最终却没拿到奖。说明,组委会在给奖这件事情上,一向都是很慎重的。尽管,阮经天在这部电影里表现非常好,明显压了其他角色的戏,完全值得给一个最佳新人,但一步登天拿影帝,还是有点奖励的太重了。
其次,是戏份的问题。 在这部片子里,实际上赵又廷演的角色才是主角,阮经天来竞争最佳男主角,是采用了“配报主”的策略。因为当年最佳男配角的竞争比较激烈,而最佳男主角则几个候选人都没有绝对优势。采用这种策略,很明显是有高人指点,看准这一年是小年,指望偷鸡。假如阮经天的戏份可以拿最佳男主,那王学圻的问题也就不存在了。偷鸡成功的事情,难免会被人嘲讽。
再次,是“偏心”的问题。 阮经天拿奖的时候,刚好是台湾媒体喊出“大奖留台湾”的阶段。 这种口号会出现,涉及到文化自信的问题。 随着大陆电影业的强势崛起,台湾电影人是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威胁。 反映到金马奖的评选上,就出现了这样的声音:普通的奖,多给大陆、香港一些没关系,但是大奖一定要发给台湾电影人。最重要的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这四项大奖中,至少要有一两项发给台湾人。 尤其是,尽量给年轻人,因为他们才是希望和未来。
阮经天拿影帝,刚好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而且,与之相对应,那一年的影后是吕丽萍(虽然演技好,名气大,但毕竟,以她的年龄,很难有什么大作为了),而且,她凭借的也是一个戏份不多的角色。而原本的大热门徐帆(《唐山大地震》)却落选了,她老公还特地摆出“小刚炮”,轰了组委会一通。
所以,阮经天拿影帝后,一时间阴谋论满天飞。很多人都认为是组委会的有意安排。(跟某些奖相比,金马奖还是要脸的,不可能是内定。 但仍然可以通过某些方式操纵结果,比如,挑选评委的时候,专门挑选大陆不得志的电影人。他们往往对大陆的很多明星有偏见,不愿意让自己看不上的人拿奖。 无形中,就提高了台湾年轻演员的获奖几率。)
这种事情发生了第一次以后,很多人都有这样的阴谋论的调子。到了桂纶镁那一届,大家都在猜,假如最佳男主和最佳女主只能拿一个的话,会给女演员组的桂纶镁,还是男演员组的张孝全?最后,商业价值更大的桂纶镁拿奖(张孝全虽然演技好,但是长相不够帅,不如又美又有气质又有名气的桂纶镁受欢迎),更加坐实了大家的判断。
当时桂纶镁的竞争对手是:白百何《失恋33天》,郝蕾《浮城谜事》,何韵诗《夺命金》,桂纶镁《女朋友男朋友》,张榕容《逆光飞翔》。白百何跟何韵诗应该是陪跑,张榕容自身演技出色但角色深度稍弱,而郝蕾是有资格拿奖的。她唯一的劣势,是两年前拿过一次金马奖最佳女配。这时候拿最佳女主,似乎密集了点。但因为这个理由,把影后桂冠给桂纶镁不给郝蕾,还是不足以服众。《浮城谜事》这一年大热倒灶,七个提名只中了两个,一个最佳新人和一个最佳原创音乐;而同样拿到七项提名的《男朋友女朋友》虽然只中了一项,毕竟是大奖之一的最佳女主。所以评审团应该还是有“平衡”心态的。
而最佳男主则颁给了,演技公认很好却已时年48岁、商业价值不够高的香港演员刘青云。感觉跟上一届颁给吕丽萍,很像。在这样的背景下,阮经天和桂纶镁的奖项难免会被人质疑。最后,拿了奖,还要看自己撑不撑得起。有些演员在拿了影帝和影后之后,演技能够保持高水准。拿奖,对他们来说是升入A咖的起点。比如,李冰冰,《风声》拿奖之后,开始了一线女星的征途。 而另外一些人则后力不继,被打回原形。比如,(抱歉,我又要拿她当例子了)李小璐,17岁的金马影后。 拿奖以后拍了一大堆偶像爱情剧,连文艺片都不肯演,多年来就只能陷在一个电视咖的格局里。
而像阮经天,拿奖以后尽管拍过不少电影,但演技跟原先相比并没有突破,大部分影片的质量也不算太高。既没能成功扛住票房,又不能以一己之力提升影片格调。(当然,像《血滴子》这种烂片,你就算换刘烨来也救不了。)当然会显得特别没有存在感。加上中间去服了几年兵役,事业断档,相当于要从头开始。(这种事情就是特别不公平,台湾的有钱人家的男孩,可以在读高中阶段把国籍改到加拿大,没钱人家出身就只能乖乖服兵役。 是的,我说的就是赵又廷和彭于晏两位。他们的事业没有遭遇这种坎,能够持续发展。 尤其是彭于晏,经过这么多年的积累,已经快要上一线了。) 而阮经天,还在熬资历呢。 最近貌似也接了ip剧,很明显,是看到赵又廷演了《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人气猛涨,回流到电视圈里来攒人气。
桂纶镁则是另外一种情况。拿奖以后,她的主要精力用到了文艺片上。所以你会觉得没什么声音。 但其实,她也是很有成绩的。2013年,凭借剧情片《圣诞玫瑰》第二次获得金马奖最佳女主角提名。 2014年,其主演的悬疑片《白日焰火》获得柏林影展金熊奖,她个人则凭借该片连续第三次获得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主角提名。 2015年,桂纶镁主演了郭承衢的长片电影处女作《德布西森林》,并且首次担任台湾电影金马奖评委。然后,这姑娘现在也回头来拍商业片了。
跟这两位一比,能够同时横跨文艺和商业两种类型的电影,演技让人有口皆碑的黄渤, 尽管只是半个金马影帝(那一届跟张家辉是“双黄蛋”), 显得更加有存在感,咖位更高,是不是也很正常了呢?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 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