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新闻>电影

如果他还活着 华语电影能够提升不止一个档次

如果他还活着 华语电影能够提升不止一个档次

正如片尾猫王没料到自己的音乐会在异国他乡受如此拥趸一样,杨德昌也绝不会意料到在他逝世十周年的当天(2007年6月29日-2017年6月29日),会有一个来自大陆的小影迷怀着诚惶诚恐的心情来怀念他。

杨德昌导演生前有太多标签,比如台湾电影新浪潮奠基人;也有太多花边故事,例如与国宝级女歌星蔡琴的十年无性婚姻,为很多人诟病。杨德昌拍过的7部长片,始终在台湾新电影的内容与形式中游走。巧合的是,公认的巅峰之作恰好是第四部《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今天,且先让我们放下网络的喧嚣,用这部最好的华语电影(之一)来祭奠最好华语导演——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趾高气扬地标榜自己对它有多喜爱未免装逼,用国际奖项加以佐证也显得轻佻。还是那句话,经典有经典的道理,一道菜,摆盘纵然再怎么花团锦簇,最终也需要舌头来证明。三观不正没看完就打一星叫诽谤,而非觉得“237分钟太长太闷”、“呦呵这才不是我的青春”、“从心底鄙视这些小流氓”那毒药君只能说审美不同别跟我撕,趁早左上角以免看完全文三观震碎。

今天的正文,毒药君没用“剧情、评论、周边”的线性叙事手法,毕竟片长4小时且剧情琐碎,我们从人物关系、突出事件、故事环境入手,然后分析电影的时代性和史诗性。

▍第一主角,小四,原名张震,学号86089,由张震扮演。小四有学霸的一切特质:少言寡语、心思缜密、听爸妈话,跟学渣一起玩儿却总能考前几,不属于任何一个校园帮派。

12岁的张震,接拍《牯岭街》前,无论如何不会想到十年后自己将是最好的华语演员之一。他与小四几乎擦肩而过——杨德昌开拍前,并未找到合适的主演,与张震之父张国柱闲聊之后,偶然选中了张震。

▍父亲,祖籍广州,后到上海工作,解放战争后随国民党政府来到台湾,公务员的职务尽管饿不到,但一家七口让父亲常常眉头紧锁。

▲片中张国柱与张震饰演父子,戏外二人亦是亲爷俩,生活尽管一般,但父亲为人耿直,内心坦荡,有原则有底线。

▍哈尼,喜欢武侠小说如《战争与和平》,小公园帮派老大。不同于校园混混,哈尼属真正黑社会,与台南“土狗”是好朋友,尽管腿部有残疾,但内心秉承正义,不为金钱所动,不被暴力所迫。

▍小明,自幼丧父,随母亲辗转来到台湾后受人欺负,暂时落脚眷村,却仍然居无定所,因此辗转在哈尼、小四、滑头、小马几个男人中间以求安稳。

▲有人认为杨静怡的颜值不适合做女主,成为人见人爱的校花也有些违和,毒药君不否认颜值的质疑,但这部电影中所有的演员,都是素人演员,说通俗些,随便从大街上抓一个来演。

▍王茂,因模仿女高音人送外号小猫王,也是猫王的死忠粉,身材矮小脾气不小,是小公园帮派数一数二的人物,喜欢在演唱会上露两手,与小四从小是哥们。

▍滑头,官二代,喜欢装腔作势,欺软怕硬,小公园帮派二把手,趁哈尼不在,泡哈尼当时的马子小明,并与哈尼的死对头山东勾结。

▍山东,本名不详,长的五大三粗,弹子房(台球厅)老板,小公园敌对帮派217(此处应读:两腰拐)一把手。与哈尼不同,畏光,性格阴郁,野心勃勃,不择手段进行势力与财富的攫取。

▍小马,军二代,具有养尊处优的家庭环境。其人生价值观极为模糊,表现为极度的自我中心和歧视女性的倾向。但同时兼具侠义心肠,重视友情,在小四案发后产生真实的哀恸。

以上几位,串起了电影4个小时的主要剧情,简略概括为:

<>

作为学霸的小四,分别经历了“被学校两次污蔑后父亲态度转变”、“哈尼单刀赴演唱会被山东意外阴死”“小明同时脚踩四只船不知悔改”等事后,在放学路上连挥7刀捅死了小明。

表面上看,剧情有些寡淡。如果故事仅停留在“校园谋杀案”上,《牯岭街》远不足以称为“史诗”。毒药君看完第一遍后,也是一脸蒙逼不明觉厉,实在不懂弱者为何要捅向弱者,于是在第二遍看时把电影的辅助线索和主线链接,挖到了更深层次的故事——

▍最开始,在滑头的要挟下,小四不得不让对方抄自己的试卷,制造了雷同卷,为请家长埋下了伏笔:

校方在明知小四被抄袭的情况下,依旧一刀切,记了小四大过,这样刚正不阿的父亲觉得不公平,立刻来“讨公道”,他与校方理论的样子,成为小四心中的一座高山:巍峨、坚定、不可撼动。

吃了哑巴亏,小四在与父亲同行的回家路上,父亲用自己的人生经验引导迷茫的儿子,小四在字里行间也表达出受到了父亲感化,他像一个感受到真理的信徒一般,仰望着父亲,小四此时学到的是原则。

▲读那么多书

就是要在其中找出一个以后做人做事的道理

如果到头还不能勇敢的相信它

那做人有什么意思啊?

但60年代的台湾,政局不稳定,身处公职的父亲连带成了政治炮灰,这个小家庭也卷进了漩涡中。父亲无缘无故成了政治嫌疑人,一顿高压审问后,又无缘无故被放了出来。

习惯了铁饭碗生活的小百姓,怎能经受住如此打击?父亲老了许多,并有意向弃政从商。

父亲的颓废小四嘴上不说,内心其实很受折磨,在第二次被叫家长后,输不起的父亲已经无法跟学校领导正面刚,嘴上说着言不由衷的软话,跟前一次大相径庭。小四拿起棒球棍打破了灯泡,灯绳摇摇晃晃了很久,如同内心摇摇欲坠的原则。

▍接着看哈尼。

上文说过,不同于校园小混混玩玩儿而已,哈尼有着“黑社会”的身份属性;不同于黑社会目无王法胡作非为,哈尼内心有着混江湖的规矩;他身披海军服,锃亮的皮鞋上拖着夸张的喇叭裤,面容姣好,如果没有国骂的口头禅,你甚至会认为他是一个文弱书生。

坦白讲,作为小公园的老大,长期“出差在外”,给了二把手造反的机会,也给了对手帮派欺凌的空间,这个老大当的不称职,小猫王曾一针见血:

早在群龙无首的时候,小四耳中听到哈尼的各种传闻,便在心中树立了英雄的形象:英姿飒爽、义薄云天。

哈尼归来,在冰店刚巧碰上和小明暧昧的小四,被绿的哈尼以德报怨,替小四解了滑头的围堵,对于小四而言,哈尼等于正义。

第二次接触,在小四与哈尼简单的交谈中,哈尼为小四讲述了《战争与和平》里老包的事儿:

▲有一个老包

大家都以为他吃错药

好像全城人都翘头(屎)了

他一个人要去堵拿破仑

《战争与和平》

初看到这里,毒药君觉得很有意思,大部头《战争与和平》有四大家族和旷日持久的战争,哈尼唯独对酱油老包情有独钟。时代背景为拿破仑征服欧洲后,法国与俄国之间的战争,当时欧洲帝国雏形已成,所有的人都认为俄国一定会战败,老包却偏反其道,因为对于自己民族而言,拿破仑发动的是非正义战争。

哈尼为什么对小四说这些?当时的小公园势力渐弱,217等为了利益不择手段的团体越来越大,正义对他们来说仅仅是俏皮话,哈尼已经隐隐感到,光辉岁月已经逐渐远去。

他视为了正义不惜驱命的老包为偶像,也踏上了孤胆英雄之路。接下来的故事,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哈尼单刀赴会217,山东下黑手把哈尼推向了迎面而来的卡车。

尽管影片没有直观表现哈尼死对小四的冲击,但细节里却体现出哈尼对小四的感化,比如与姐姐对谈,比如行凶前对小明的劝慰……英雄陨落无异于正义不再。

▍在原则与正义构建与倒塌的同时,小四也在感受爱情带来的欢喜,两人相识在医务室、搭话在电影片场、情定在眷村草场。

在帮派斗争和学业高压之下,两个人培养感情非常不易,从小四被学校处分到被退学,小明都有着直接的关系。但小四排除万难,让初恋在夹缝中艰难地生存着。我们可以回想,在百无聊赖的学生时期,有一段新鲜的爱情是多么催人奋进,小四曾在公共场合公开表白小明。

▲小明,不要怕,要勇敢一点

我永远不会离开你,我会保护你

有我在,你永远不需要害怕

过了耳听爱情的我们,可能再难理解小四当初的冲动。此时影片进行到一半,小四已经感觉到先前的世界观正在坍塌,小明对于他而言,像是一颗救命稻草,年轻的人们,可以抛弃一切,唯独不能没有爱情。

前文提到,小明陪同母亲辗转生活,居无定所,谁能延续自己生命,她便依附于谁。所以我们看到小明跟了说话有分量的哈尼,跟了有权势的滑头,跟了富二代小马,正如同乡调侃她一样:

正如导演形容小明的戏路:让哭就哭,让笑就笑,演什么像什么。

有人把小明粗暴定义为绿茶婊,可能都忽略了家庭压在她身上重担——

▲妈以后可是全都靠你了

可高不成低不就的小四有什么?我们有理由相信,小明把自己可怜又可贵的爱情给了小四。爱情对于小四和小明,都太过奢侈和珍贵。

而不同的是,小四坚守父亲、哈尼留给自己的原则与正义,小明则审时度势为了生存随时可以投靠新人。

最后,得知小明为了生存甘当公交车劝阻未果后,小四彻底明白爱情已成泡沫。三层信仰无一保留全部化为灰烬,他亲手捅了心爱的姑娘7刀。

坚持看到这里的朋友这时应该明白,少年捅向少女的这七刀,这不是杀人,是整个世界的崩毁。他要你眼睁睁的看着,三个多小时创造的世界,在少年捅下去的那一刀里,灰飞烟灭。

<>

小明:“原来你跟他们一样,对我好就是想改变我。你好可笑啊,你以为你是谁啊?我和这个世界一样是不可改变的…”

小四:“没出息,不要脸!”

由此,《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展现了其时代性:每个年代都有理想主义者,他们为内心的意念坚定地与世界做斗争,不成熟的人可以为理想去死,成熟的人可以为理想卑微的活。

当然,促使小四捅死小明的动机,绝非仅仅由父亲、哈尼、小明三人构成,正如梁文道曾评论杨德昌所说:

<>

除了内行,一般观众都不大喜欢杨德昌。他镜头下的台湾几乎从未美化过;对于台湾的一切,他总是批判。不爱台湾,你就不是台湾人。

也有人把杨德昌誉为台湾社会的手术刀:

理工科的学习经历,让杨德昌总是能用他理性的手术刀深深切入社会的胸腔,

展示其残酷、鲜血淋漓的横截面,并在风格上保持着一种冷酷的现实感和锐利的现代感。

所以,毒药君需要聊几句《牯岭街》的历史环境——

1960年,国民党统治下的台湾一方面警惕我党,另一方面妄想反攻大陆。因此,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路上有坦克经过,

台湾学校的校服统一军装模样,

因此,“不安”成了这种环境下人民的第一感觉。小公园、217等帮派组织迅速形成,个体只想找到一丝“认同感”;

第二,小四父亲这一代,笼罩在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之下。今天清洗、明天肃反,他们生活无望,只能把希望寄托给下一代。

所以,小四大姐拿到奖学金后,母亲第一时间要求她出国,择机照顾家。而导演在展现家庭生活时,多隔着栅栏拍远景,他们如同困在笼子里的人。

另外一方面,在这座与世隔绝的小岛上,年轻人被外国文化蚕食着。

住日式房间,

听猫王音乐,

生活方式也在慢慢向西方靠拢。

这种崇洋媚外之风加剧了台湾外来客的疏离感,巨大的不安笼罩着他们。所以,杨德昌把整个台湾社会浓缩在四个小时的电影中,因此《牯岭街》具备了史诗性。

当然,作为最好的华语电影之一,关于《牯岭街》前后,有说不完的故事,毒药君今天只能从故事入手,带领大家重温经典。

最后,说两个很有意思的细节:

国文课上,老师罚小猫王写一百遍“我”这个字,相信有过此类惩罚的朋友,一定会在一百遍之后不认识“我”。

还有,父亲常听的收音机,收音机开始好,后来有问题了找不会修的人修,之后要拍打着才能发声 ,最后是在跌跌撞撞中,才有声音,那声音是大学生录取的名单。

这么牛掰的隐喻,毒药君没见过第二人。

最后的最后,让我们缅怀杨德昌先生,愿在天堂安息。

《花少3》陈柏霖江疏影新搭档压力上线,“花少团”遭预算危机挑战受阻?

上一篇

《花少3》陈柏霖江疏影新搭档压力上线,“花少团”遭预算危机挑战受阻? 《花少3》陈柏霖江疏影新搭档压力上线,“花少团”遭预算危机挑战受阻?
《战狼2》确认重映 大地院线回应:院线个体行为

下一篇

《战狼2》确认重映 大地院线回应:院线个体行为 《战狼2》确认重映 大地院线回应:院线个体行为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点击排行
热门专题

蜀ICP备2020026468号-4

Copyright © 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