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自从推出了第一代笔记本产品之后,似乎就已经做上瘾了,短短的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已经有了两个尺寸七个版本,如果再算上不同颜色的话,总共得有10个不同的选择可供用户选择,这种推出新品的节奏,估计很多专注笔电的厂商也很难做到。
而我们今天拿到的这款产品,就是小米最新推出的小米笔记本Air 13指纹识别版,嗯,名字是有些拗口,毕竟我觉得小米在给笔记本起名这一问题上,就和它的设计是一样的风格,简单、粗暴。
既然已经说到了小米笔记本的设计简单粗暴,那就简单的介绍一下吧。和之前所有的小米笔记本一样,今天的这款笔记本A面依旧是没有Logo,就是干干净净的一块金属板摆在那里,看起来虽然给人感觉有些呆,但是也正是这种设计成为了小米笔记本最具有辨识度的地方。
不过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这款电脑和最初的小米笔记本Air相比,在D面有了一些变化,那就是增加了一条散热孔,而且和左右两侧音响的设计保持了一致,除了能够显示出性能有提升之外,也保证了整体造型的美观,这一点我还是蛮喜欢的。
然后还是要来说说接口,这款电脑在左侧配备了一个HDMI、一个USB以及一个耳机接口,右侧则是一个USB接口一个USB type-c接口,同时这个type-c接口还有一个重要的身份就是充电接口。不过比较遗憾的是,它并没有SD卡卡槽,估计也是为了控制成本吧。
从接口的配置来看,小米还是偏向于保守,两个USB接口自然是比较实用,但是只有一个type-c接口,而且这个接口最大的作用还是用来充电,此外也没有SD卡卡槽。虽然说可能大家平常对这两个接口的利用率并不高,但是我觉得绝大多数用户还是会抱着“我可以不用,但你不能没有”的想法在进行选择,所以如果能在这方面有所改进的话,这款电脑应该会更出色吧。
然后就该说说键盘和触控板了,键盘按下时的反馈非常干脆,段落感也比较足,也自带背光,但是我感觉空格键稍微有些偏软,电源键没有单独设计,被放在了Delete键的隔壁,按下时的感觉更加生硬,所以和其他的按键还是很好区分的。
不过通过我的使用,感觉键帽整体偏滑,在使用的时候可能需要适应一段时间。
其实触控板并没有太多需要介绍的,而最主要的就在于是集成在触控板上的指纹识别模块了,和前一段时间华为在MateBook D中将指纹和电源键结合的方案不同,小米是把指纹放在了触控板的右上角,识别区域略低于触控板。
目前在这款电脑上,指纹识别主要还是用于身份识别,可以直接利用指纹进行解锁。经过我的体验,整体的使用和在手机上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不管是录入还是进行解锁都和在手机上使用非常接近,识别的速度也比较快,识别的准确率也非常不错。
然后我们该说的自然就是小米笔记本Air 13.3升级的另一大亮点了,那就是配置方面,这款笔记本采用的是i7-7500U处理器,这款处理器采用了14nm制程工艺,主频为2.7GHz,应该来说可以算是目前主打轻薄的笔记本中最佳的配置了,能够比较平衡地照顾到性能和功耗。
而经过我们的测试,在Cinebench中,单核成绩为138cb,多核成绩为342cb,可以看得出来不管是单核还是多核的表现都有了非常明显的提升。
而这次小米在显卡上也是非常舍得用料,用上了NVDIA 在5月份才刚刚发布的MX 150独立显卡,这款显卡主要是为性能要求不算太高的超薄游戏笔记本而设计,是基于16nm Pascal核心打造,在性能上有了非常大的提升。
但是在硬盘方面,我觉得小米应该还有提升的空间,目前我们拿到的这款笔记本配备的是一块256GB的SSD,虽然在读写速度上比较不错,但是可能对于年轻用户来说,还是需要一块容量稍微大一些的硬盘,要不然很多游戏、重要资料可能就只能存储在移动硬盘里了。
既然是在性能上有提升,那我们自然是要用游戏来进行实测一下的。LOL这种对于电脑配置要求不算特别高的游戏对它来说可以说是没有什么压力,最高分辨率下能够基本保证游戏的流畅性,但是在团战的时候,可能还是会有轻微的卡顿,但是不会影响到游戏体验。
而至于对电脑性能更高的守望先锋,开启特效后能够感觉到略微有些卡顿,但是关闭特效后,流畅度有了明显的提升,但是在温度上会有明显的提升。
而在续航方面,我按照正常的使用进行测试,屏幕亮度调为最亮,保持WiFi连接,正常进行微信聊天、网页浏览、播放音乐以及文字编辑,在经过了大概三个小时之后,电池电量从满电将至50%左右。由此可以推断,如果只是作为日常办公使用,这款笔记本应该可以坚持6个小时以上,对于一般的用户来说这个表现已经足够满足使用了。
最后再来说说我对这款笔记本的看法吧,小米笔记本Air 13.3指纹识别版虽然说在名称上加了指纹识别这一特性,但是我觉得它更加重要的提升还是体现在性能上。不管是处理器还是显卡都有非常大的提升,同时在外观上,它也延续了之前的设计风格,在尺寸和重量上控制都非常到位。当然了,也不能说它就是一款没有缺点的产品,硬盘容量较小我觉得就是一个对于年轻用户来说很棘手的问题,散热性能也有一定提升的空间。但是结合它5999元的售价来看,估计对于预算较少,且希望体验到更出色配置的用户来说,这也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 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