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新闻>电影

史上最伟大科幻系列《异形》设定全解析:异形究竟从哪儿来

史上最伟大科幻系列《异形》设定全解析:异形究竟从哪儿来

小编(文/红袖添饭) 《异形》及其续集,无疑是电影史上、最伟大的科幻系列。前两集地位自不必说,正传第三、四集虽存在一定争议,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多的影迷意识到:它们至少在风格上、体现出自身的价值。

几年前,老而弥坚的斯科特爵士决定重启异形电影时空时,全球科幻迷们,是欢欣鼓舞、拍手相庆的。《普罗米修斯》上映后,在媒体和影迷中、口碑有一定程度的两极分化,特别是在剧情逻辑、和人物刻画方面,有不少值得商榷之处。但就科幻设定而言,该片可以说极大地拓展了正传系列的蓝图,通过质问一些看似默认的原始设定——异形从何而来?太空骑师与之有何关系?等等——影片开始探索有关智慧生命缘起、本质及进化等“宏大”命题。

也许正因为这种“视野”的宽广,让不少影迷觉得该片是新世纪最佳科幻电影。至于这种定位是否恰当、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小编不想参与狗血的争辩;恰逢《异形:契约》上映,这里专门想聊聊该系列世界观设定、特别是有关“异形”本身演化的那些事儿。毕竟,对于吾等“吃瓜群众”而言,这些是最具吸引力的。

【时间线】

异形系列的忠粉,都应该熟悉下面这张图中的时间线:

有关铁血战士的所谓“衍生时间线”暂时可以忽略,因为那明显会搅乱“异形”缘起的故事,而“工程师”与“铁血战士”之间的关系,也要费一番功夫来设定。

单纯看异形系列电影的时间设定,还是很一目了然的。

按片中字幕提示,普罗米修斯任务开始时间为2093年12月21日:

当然,片中还提到早一点的2089年在苏格兰天空岛发现星图的情节,为后续剧情铺垫:

《异形:契约》剧情开始于发生在2025年的一段闪回,可以看做是对《普罗米修斯》剧情的“补刀”,同时建立起与后续情节的关联。主题剧情则开始与2104年12月5日,离《普罗米修斯》结束的时间,差不多整整过了11年。

那么,作为正宗续集,“契约号”的航行目的,是追寻“普罗米修斯号”失联真相么?答案是否定的。“契约号”船员虽然知道“普罗米修斯号”失踪的事,但他们此行和后者无关,而是执行一项星际移民的任务;事实上,按照幕后设定,“契约号”执行的,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大规模星际殖民计划:除了十来名船员,飞船上还有2400多名处于冬眠状态的地球移民,以及超过1000枚人类胚胎。

按理说,如此重要的任务,维兰德公司应该挑些靠谱的船员才是,无论科学素养、行动能力、乃至心理成熟度,都应该像是经受过严格训练的精英才是。但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和《普罗米修斯》一样,船员的糟糕表现,是这前传系列最为人诟病的一环。从维兰德个人辉煌的一生来看,他即使老糊涂,也不该选择《普》中那些负责科学的船员。而在他死后,维兰德公司又经历了什么?在围绕“工程师”还有一大堆问题、星际间可能还有大批“工程师”对地球虎视眈眈的情况下、装作没事贸然开展大规模星际殖民真的好么?

可以说,《异形:契约》的故事,部分回答了《普罗米修斯》中遗留的问题,但同时又挖了很多新坑。如果斯科特爵士在其有生之年、不将这些坑填满,广大影迷可能一直会耿耿于怀。

个人觉得,要尝试分析那些问题,进而理解整个电影系列的设定,有必要从其始作俑者——彼得·维兰德角色不平凡的一生讲起。

幸运的是,数年前,作为推广《普罗米修斯》的病毒营销的一部分,福克斯做了一个“维兰德工业”的“官网”,比较详细地纪录了维兰德个人、及整个公司的成长演化。

细看那些纪录,不少都与异形电影系列的设定息息相关。

首先是维兰德这个人。1990年10月1日,出生于印度孟买的维兰德,无论用什么标准看,都是天才神童级别,除了个人武力,基本相当于蝙蝠侠和钢铁侠的合体。

他14岁时即拥有12项重大科技专利,25岁封爵;并于2017年和2023年、分别因“极地气候修复”和“以基因疗法治疗98%的癌症”而两获诺贝尔和平奖。

这样的履历,自然是片方根据电影情节倒推演绎的,但也正因为如此,可以从中把握电影设定的痕迹。比如,上述两次诺贝尔和平奖的表彰理由,都不是随便编的,分别代表人类改造自然、和改造自身能力的重大突破。有这样的能力为基础,人类的下一步目标,自然是“星辰大海”。

这种意图,在维兰德二获诺贝尔奖次月发表的那篇TED演讲中,表现得非常明显。

“我们就是神。”“有你们的支持,我就能改变整个世界”云云,鲜明地突出了维兰德的个性。

在那次演讲中,维兰德还提到了接下来几十年、他会试图取得突破的领域。从电影系列描绘的情景来看,他的设想都实现了,而且都直观地表现为电影中的各项设定。

比如星际探索及移民,少不了环境侦测与环境改造。在这方面,维兰德公司于2024年发明了全息环境模拟器,除了能立体描绘出详尽地形地貌,还能同步采集声音视频。《普罗米修斯》中,这种技术帮了队员们的大忙:

此外,维兰德公司于2063年12月1,取得反重力3D实时地形探测工具专利。

《普罗米修斯》中那些神奇的小球,无疑就是该工具的进阶版:

有了这样的利器,勘测一个特定地区的空间形状,就便利很多。

我们还看到维兰德公司于2029年取得大气处理器的专利,并于2039年5月,成功对一颗编号GJ667Cc的行星、完成大气改造实验,获得了类地球的仿生环境。对星际殖民而言,这项技术简直是法宝,可选择的殖民星球的范围大大增加。比如说《异形》正传系列的那颗LV-426星球,原本大气环境不适宜人类生存。《异形1》中人类须全程穿太空衣在地表活动。《异形2》中被异形“一锅端”的“海德利希望角”基地,其实就主要是进行大气改造的设备与队伍。

拥有如此强大的地理改造技术,自2026年接管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开普勒太空探索”计划以来,维兰德公司发现了成千上万颗“能改造成适合有机生物生存”的星球。其中,就有于2039年5月14日发现的“阿克戎”LV-426号星体——也即正传前两集异形肆虐的所在。

有了对目的地改造的能力,还得有航行到那里的相关准备才行。维兰德公司于2032年发现超光速飞行原理,此后一直致力于相关飞船的开发。但在星际尺度下,动辄N光年的距离,拥有超光速航速,旅行时间也会很长。好在维兰德公司在历史的进程中,“幸运地”研发出了两项技术,使得超远程星际探索/旅行成为现实。

其中一项是冷冻睡眠技术。维兰德公司于2028年发现该技术的机制与原理,并于2030年研发出睡眠机器,能按需激发、监测和终止冷冻睡眠。在整个前传及正传系列中,都有不少围绕冷冻睡眠的相关情节。

如果船员们都“冬眠”了,谁来看顾、维护整艘飞船?这就得用到人工智能了。实际上,在整个异形系列中,有两类“人工智能”,一种是类似《异形1》中飞船主电脑系统“老妈”那样的,其实相当于一套具有像Siri一般语言操控交互界面的程序,应当没有自主意识。另一类,就是高度智能化的仿生人了。

《异形:契约》的开场,显示的时间是2025年,描绘的就是第一代仿生人“大卫”与维兰德之间的对话。

至于为何起名为“大卫”,和那著名的雕塑又有何关系,影迷间有不少猜想。官方的解释,是维兰德原本是想将自己亲生儿子命名为“大卫”;后来——谁来没有任何电影情节明说——但从《普罗米修斯》中维兰德与塞隆扮演的Vickers的关系来看,维兰德一生很可能没有儿子,这导致他与仿生人大卫之间的关系异常复杂,一方面后者是理想的儿子,是自己智慧、技术与财力的结果;另一方面,这样一种非有机体的“后代”,又多少令维兰德不忿,以至于时常对大卫表现得很冷漠。可以说,他们之间的这种复杂关系,是理解整个前传故事线索的关键之一。

《普罗米修斯》当年的病毒宣传视频,显示片中的仿生人,已是第八代。但《异形:契约》的开场,给人的感觉,又仿佛表明初代“大卫”就是从“普罗米修斯”号一直活到《契约》剧情中的这位。这未免有些自相矛盾,单纯软件升级?记忆转移?这些都难以说通。

《普罗米修斯》中只表现了2089年的星图发现,但维兰德的星际探索计划,应该早就有成型。实际上,按照“官网”的纪录,2073年元旦,维兰德公司内部,正式以“普罗米修斯”来命名这一计划。

在此之前的几十年里,公司也积极研发相关配套设备,比如自动化医疗舱,就是《普罗米修斯》中帮女主角移除肚里“祸害”的那个:

还有飞船上的逃生舱,按照维兰德公司的设计,能保证单人在宇宙中存活50年以上——那恰好是正传一、二集之间、瑞普利在太空中飘荡的时间。

维兰德公司的这些“黑科技”都很不错,只是很多影迷看完都会有个疑惑:为何前传看起来比百来年后的正传技术更先进呢?特别是像显示技术、太空衣、地形探测器这些,正传系列,有技术大退步的感觉。

这可能是受限于电影表现手法的无奈之举,同时也是美术设计上不同的风格取向。

拍正传时,电影人们要表现的,是一种“用旧了的”科幻设定;而在前传中,特别在维兰德这种“唯技术”狂热分子主导下,视觉上突出黑科技,也不无道理。

好在这种视觉风格的承接问题,斯科特也多少注意到了。比如在《异形:契约》中,船员们户外装,就不那么炫酷了:

在前传两集之间,细心的影迷,还会发现其他一些耐人寻味的细节。注意到《契约》中船员制服胸章袖章图案:

和《普罗米修斯》时期的,就大不一样(注意胸标):

具体而言,图案改了,文字也变了。这是因为,在这11年中,在异形系列的时间线里,发生了一件大事:维兰德公司恶意吞并了源自日本的汤谷公司(Yutani Corporation),从而正式成为正传系列影迷非常熟悉的“维兰德-汤谷”公司。

其实,两大集团公司关系一度密切,“汤谷”当年甚至深度参与开发了第一代“大卫”仿生人,不然两家公司也不会为此大打官司,但维兰德于2029年赢了官司,从而获得仿生人研发方面的压倒性优势。

合并以后,维兰德-汤谷成为当时市值最高的公司,比现在的苹果厉害一万倍,业务几乎覆盖人类生活所有领域。用“富可敌国”来形容这个公司,都算轻视了。拥有如此超强实力,又纯粹以利益为驱动,难怪会整出后来许多事情。

【异形设定】

了解了电影系列前传、正传的时间设定,及作为背景的维兰德公司发展史,终于可讲讲异形自身的设定了。

正传系列的影迷,对异形生命周期各形态,应该了如执掌。基本的无非是先有个卵,卵里养着个抱脸虫(Facehugger):

但凡有猎物靠近,卵就会开花,弹出抱脸虫,“霸王硬上弓”地完成孕育过程。

然后,异形幼体在宿主体内迅速成长,最终破体而出成为“破胸体”:

异形幼体的成长速度也惊人,在几十个小时内就能变成人见人吓、鬼见鬼愁的成年异形(Xenomorph)。

在正传系列中,成年异形体态略有差别,更大的差异来自不同宿主的基因结构,比如《异形3》的“狗狗异形”:

在此要稍微纠正在影迷中比较流行的一点误解:很多人认为,抱脸虫向宿主体内植入的,是成型的异形胚胎。然而,按照相关幕后书籍的解释,抱脸虫植入宿主的,更确切地说是类似病原体(Pathogen)的更原始、基础的东东,这种类似肿瘤细胞的东东,会部分吸收宿主DNA的结构信息,来构建异形幼体。

在前传系列中,更是用“黑水”(black-goo)这种神秘原液,来进一步突出异形独特的生命周期及进化原理。

但《普罗米修斯》中的模糊表达,还是让很多影迷困惑:开场“工程师”们喝的黑水:

和后面LV-223上星球飞船上满载的、作为毁灭性武器的黑水,到底是不是同一种物质?

电影没有明说,但包括《异形:契约》后续情节在内的信息,可以支撑这样一种假设:黑水的核心构成都是一样,最多在形态和功能上略有变化。黑水这一秘器体现的,是前传和核心主旨高度相关的一条原理:创造与毁灭,是两面一体;有时为了创造必须毁灭——“工程师”自我解体是如此,大卫的变化——至少他自己认为——也是如此。

当然,具体传播、感染途径不同,《普罗米修斯》中表现的异形生命周期也大有不同。比如接触到泄露黑水的当地蠕虫,变成了怪模怪样的锤头绦虫(Hammerpedes):

从而具备了正传系列中异形的一些生物特征,比如强酸性血液。可能外表也有所改变,但因为缺少资料,也无从对比。

有意思的是,看见有些材料,将该异虫翻成“蝴蝶蛇”,除了不按英文翻译的困惑外,小编猜测更有可能是看多了“不可言说”的1024网站素材之故——就锤头绦虫那面孔而言,考虑到该系列设计师对吉格生殖恐惧那一套的沿袭,也不好说人家的名字太离谱,你懂的。

但“锤头”形态在地球上,其实不算新鲜啵,比如海洋中的锤头鲨:

你能随意叫人“蝴蝶鲨”么?感觉像黑李逵被生生掰弯了。

相对而言,人类感染“黑水”及相关物的变异过程,更为复杂,电影也没说得很明确。比如,将黑水通过消化系统引入体内的女主男友,和体表大面积接触黑水的那位“地质学家”Fifield,其变异方向是否一样?

还有,通过带有变异基因精子接触到黑水的女主,为何会孕育出和人类或异形差别甚大的鱿鱼状怪物?难道是仿精子形态然后变异?

成熟后的巨型鱿鱼怪,其功能倒和抱脸虫类似,就是植入感染“工程师”,最后诞生了名为“预备牧师”(Deacon)的异形:

和正传系列中的成年异形比,“预备牧师”在生命周期上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不具备经典的“舌形内齿”:

此外,“破胸而出”的幼体,和其成年体,在外形上是一致的:

都是四肢俱全,有尾巴,后脑勺也一样,给人一种出生时就是大人的感觉。

但《异形1》中“破胸体”,就和成年异形很不一样:

四肢——尤其是下肢——呈未发育状,长脑壳和躯干连成一体。幼体相对于成年异形,还显得很粉嫩,也没有显现出“生物机械体”中很明显的“机械”一面。

相对而言,《异形:契约》对于生命周期,比正传有更宽广的设计,对《普罗米修斯》有传承、也有变异。

在这部最新的电影中,一切还是与黑水有关。大卫释放密集的“黑水炸弹”——在本集中它们在形体上表现为可飘行的颗粒状态——将那颗星球上的原住民杀死。

这里相对《普罗米修斯》又挖的新坑是:这里是否“工程师”们的母星?如果是,为何居民看起来不像“工程师”那般熊壮俊美、反而有卡西莫多之嫌?如果不是,那这是像地球一样、是“工程师”们在宇宙间的又一块试验地吗?

说到这,又有必要提及《普罗米修斯》中的一大疑案:“工程师”们为何要起意杀死人类?

在宣传《异形:契约》期间,导演斯科特给《帝国》杂志做了一期播客,首次正面承认:1. 《普罗米修斯》中LV-223星球上的“工程师”,是立意要清除人类;2. 他们在宇宙间以“黑水”为工具、在多处制造了具有“当地特色”的智慧生命,他们会视察这些“试验田”;3. 像农民对待作物一样,长得不好就要拔掉。因为觉得人类“变坏了”,所以才要清除。

至于人类“变坏了”的标志,斯科特没有进一步解释,但应该不是某些“脑洞”所谓的“人类文明发展到足以挑战工程师”,更多应该和人类的贪婪、自相残杀之类的原因有关。

再回到《契约》中的异形生命周期表现来,按照片中大卫的解释,“黑水”炸弹会消灭星球上的非植物性有机生命体。当没有再适合攻击的对象时,剩余的黑水物质,以“小卵堆”(Egg Sack)的形式,分布于星球地表:

从外形来看,它们像是吉格为《沙丘》所做的概念画中的寺庙:

看来,《契约》的美术团队,又在忙着致敬老祖宗了。

没有合适猎物(非植物性有机生命体)时,这些卵堆处于休眠状态;一旦侦测到合适宿主靠近,它们会释放出一种类似孢子的絮状颗粒集合(Motes),彼此还会聚合。

它们能从宿主体表的任何孔窍入侵,能迅速地钻入皮下血管系统,最终在宿主体内、发育成所谓“爆血幼体”(Bloodburster)。和正传系列中大伙熟悉的“爆胸体”略有不同的是,“爆血幼体”取决于在血液中成熟的速度和位置,可以从宿主不同部位破体,而非一定从胸腹部闯出。

《契约》中的第一个受害者,“爆血幼体”就是从他背部脊柱位置破体而出,因此一度被谣传为“破椎幼体”(Spineburster)。注意:这一段可能是全片最血腥的段落,引进版这里应该删了不少血淋淋的过程:

片中第二个受害者,“爆胸幼体”是从其消化系统经口腔挤蹦出来的,血腥程度虽然略减,加上暗夜火光晃动、看不真切,但事后回想,这种破体方式,可能更令人反胃。

“爆胸幼体”也堪称见风长,成熟速度惊人,成年体被称之为“元异形”(Neomorph):

和正传系列异形相比,除了明显的颜色不同,“元异形”更多具备有机体特性,而无“机械”特征。而且,和Deacon一样,“元异形”也是没有舌形内齿。

整个牙齿的布局,更接近人类;然而该异形的嘴唇平时能像菊花一样收缩成可以忽略的细孔,捕食攻击时却又能张成血盆大口。

据说在制作初期,“元异形”的设计,参考了现实中的“哥布林鲨”(Goblin Shark)。看图像是真真切切的深海妖怪:

前期概念图,也的确彰显了设计师的参照:

不过,后来这一设计被取消了,最终版的“元异形”,反倒更像是《普罗米修斯》中一款未被采用的“贝鲁加异形”(Beluga-Xenomorph)方案:

从习性上来看,“元异形”比后面出现的成熟异形(Xenomorph)更像动物,幼体多四肢爬行:

看看它的脑部剖面图:

这么小的脑容量,使得“元异形”的智力水平,不如成熟异形,大致等同于狗。

但“元异形”的攻击性很强,因为直接沿袭了“黑水孢子”消灭一切非植物性有机生命体的特性,所以它对人类的攻击,如同片中表现的那般,是根本无惧自己生死的。

与之相关的要插一句:片中有一段大卫与一头“元异形”对峙的场景,后者不仅没有立即对大卫发动攻击,还出现某种程度上的呆滞。看到有些文章将此读解为“大卫与自己的创造物之间有某种程度的心灵感应”之类的,我只想说这种解释纯属“想多了”。“元异形”没有攻击大卫、甚至显得很犹豫的原因很简单:它侦测到这个家伙并非有机生命体,故而产生了强烈的困惑。

“执着”之外,“元异形”还有一个血腥的特点,就是爱嚼食猎物;之前正传中的、那些套着高端精致烤瓷牙内齿的异形,都倾向于在杀死猎物后就不再进一步“辱尸”,可脑袋简单的“元异形”,就没点操守:

这点在寺庙中的猎杀场景、表现得最为充分:在咬掉一位女配角的脑袋之后,“元异形”还在那津津有味地吞食尸体——国内版中,这段可能也会有所删减。

除了“元异形”这条线,《契约》中探(鬼)索(迷)不(心)止(窍)的大卫,还利用船长为受害宿主,而培育出了影迷们更熟悉的成熟异形:

来张全身照,可能看得更真切:

无论是外骨骼突出的躯干,还是古怪神秘的背管,乃至长长的人类阳具形状的头型及内齿,都和熟悉的异形没有分别。

不过,细心的观众,应该能看到《契约》中异形诞生的过程、和正传系列有一处重大不同:

上图所示的刚破体而出的异形幼体,和“元异形”、及正传系列“爆胸体”都不同:这次刚出生的异形宝宝,就相当于一个缩小版的成年体,没有哪哪没发育完全的感觉。

说实话,在电影院里看到这段时,还小小地诧异了一把,全CG制作的异形宝宝,就那么沐浴着鲜血、小大人似地站着,反而有点古怪。

大卫制造这种成熟异形的过程,也是严格按“传统工艺”来,有抱脸虫寄体:

有装抱脸虫的异形卵,卵自然是卵它妈生的……打住!

按照正传的规矩,“卵它妈”不是异形女皇(Alien Queen)么?这在《契约》中可不存在哦!那么问题来了:大卫老师,是怎么弄出那一堆异形卵来的?

肯定不是大卫自己生的哈(废话!)

事实上,大卫弄出异形卵的经过,涉及《普罗米修斯》中的一位重要角色,不是别人,正是女主角肖博士:

在《契约》病毒营销视频中,我们看到肖博士最后进入冷冻睡眠了:

她在《契约》中的最后结局如何?片中明确说明是死了,但怎么死的,却很有蹊跷。

按大卫的说法,虽然原因不明,但死得没有阴谋,大卫还为她砌了一座墓。

然而,另一位仿生人沃特最后的发现,可能会让部分粉丝倒抽一口凉气:

肖博士的遗体,不仅没有被安葬在庙外墓地,反而以胸膛破开的惨烈方式,呈放在大卫自己的实验室里。拉近点看会更惨,但更能确认是她:

到这里,尽管大卫口口声声爱肖博士,但我们更有理由相信:就是大卫杀死了肖博士!

好了,更值得问的是:为什么?

看到有些读解,说肖博士被大卫“创造完美生命”的进化论说服、自愿沦为牺牲祭品、成就实验云云……我呸!即使肖认为人类有诸多不堪,从前集性格来看,她怎么着也不到会认可如此“科学大义”的程度。

所以说,肖就是被大卫害死的,就像大卫在片中企图对新女主角做的那样。

其实,这一点也不违背大卫内心可能对肖的“感情”:他并不先天具备人类的情感与道德感,他对那些的感触,都来自“观察学习”。肖以德报怨、救出他的身体的举动,可能让他感动;但他对肖的感情,很容易走向极端,而且很可能在这过程中受到“工程师”文化的影响。

还记得《普罗米修斯》中那副壁画么?

是不是很有H.R.吉格风范?

异形背后呈花朵盛开的形状,有着强烈的生殖隐喻。

同时,吉格还有有一幅这样的画作:

而在《契约》的概念画作中,有一幅照抄吉格画作的,只是换成了肖博士的脸:

最关键的,从该片泄露的幕后照片来看:

大卫实验室中肖博士遗体的近景,应该就是那样的,完美对应吉格的画作、以及《普罗米修斯》中的壁画——连破开的胸腔以下皮肤的翻转形状,都可以做成了花朵状。这在大卫的一些画作中有类似体现:

这首先说明,“工程师”的文化中,存在强烈的母体/生殖崇拜/恐惧,生殖过程中创造与毁灭可能并存,令人心生敬畏,值得做成图腾,然后变成一件很神圣而伟大的事情。

大卫也许在学习“工程师”文化过程中,对这点很好奇,同时结合对肖博士的好感,可能发展出“完美成就对肖的敬畏就是让她成为新物种的母体”的想法。从而利用肖博士的生殖系统做实验。

在那11年间,大卫应该做了很多实验。

从实验室的画作中,可以看到他的“努力”和决心。

其中不少设计,都是企图融合女体与异形构造:

还有最直观的生殖/女阴崇拜:

当然也有阶段成果写生,比如“元异形”幼体:

有些则涉及成熟异形生命周期的具体设计改进,

比如这些有关“抱脸虫”的:

片中令人觉察出肖博士真实结局的图画,也赫然在其中:

注意到这幅画,其实和上面道具图显示的、对肖博士的处理,并不一致,“真实”处理并不像素描这般残忍。

也许,它反映的是大卫当时的“潜意识”?注意到肖博士上、下半张脸的强烈对比,是否代表大卫内心创造与毁灭两种冲动的不可调和?不幸的是,对于肖博士(和人类)而言,没想到被做成孕育标本,也被视为一种“爱”。

综观前传两集,与其说描绘异形缘起,不如说是讲述一个仿生人对生命的感悟与探索,扪心自问,我们能说大卫走偏了么?如果我们是大卫,又会如何做?

本文系凤凰网娱乐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冯小刚新作 《芳华》新海报 展“姿·色”秀美腿

上一篇

冯小刚新作 《芳华》新海报 展“姿·色”秀美腿 冯小刚新作 《芳华》新海报 展“姿·色”秀美腿
《战狼2》确认重映 大地院线回应:院线个体行为

下一篇

《战狼2》确认重映 大地院线回应:院线个体行为 《战狼2》确认重映 大地院线回应:院线个体行为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点击排行
热门专题

蜀ICP备2020026468号-4

Copyright © 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