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范梦宇
中国版《深夜食堂》刚一“开张”,就高调拿下了今年影视剧的最低评分。大家本来满怀期待想看“黄小厨”大显身手,来一个深夜版的“舌尖上的中国”,谁知道竟迎来了加长版的老坛酸菜广告……即便“姑父”赵又廷匆匆救场,却也无法挽回一跌再跌的口碑和评分。
“知道”(nz_zhidao)跟你谈谈,为何中国版的《深夜食堂》尴尬扑街?
《深夜食堂》(影视剧照/图)
自从中国购买该剧版权的消息传出,就颇受关注,尤其是中国丰富的美食文化和在综艺节目中人气颇高的“黄小厨”黄磊的参演让人们更加期待中国版的《深夜食堂》。要知道,日剧《深夜食堂》,可是用一个个平实的故事,一道道简单精致的故事,治愈了在都市生活的人们。
日剧《深夜食堂》豆瓣评分高达9.2分,超过65%的人给出了五星的评价。虽然中国版也在讲述着同样的故事,但是呈现出的效果却让人尴尬。
即便请来了大半个娱乐圈的实力阵容,依旧没能拯救其豆瓣评分的直线下滑,目前评分只有2.3,接近90%的人给予了1星评价。尽管为了挽救风评和收视率,已经将“姑父”赵又廷参演的故事单元提前播出,仍旧没能将评分拉高。
(中国版《深夜食堂》豆瓣评分)
问题究竟出在哪?为什么说翻拍剧千万别学《深夜食堂》?
翻拍的英文不是Copy,而是Remake。意思是,对已有相同题材或相近故事的影视作品进行再次创作。比较经典的翻拍,包括美版《忠犬八公的故事》和《无间道风云》。
然而近期大批量的日剧翻拍却让坊间流行起一个新词,叫“翻译剧”。顾名思义,就是所有服装、台词、设定都不变,只是演员换一批中国人,并且说中国话。而国产《深夜食堂》就是翻译剧的典型。
饱受诟病的莫过于关于布景、人设和菜式上的雷同,比如,“为什么一个好好的中国大排档要弄成日式居酒屋?为什么黄磊一个中国人要穿着和服做日料中的玉子烧、章鱼香肠?”
《深夜食堂》(影视剧照/图)
除此以外,更令人无法接受的是连关键剧情都一毛一样,连台词也没有进行本土化的改编,而仅仅是翻译,张口闭口的“料理”实在让人出戏,浓重的和风也是显得不伦不类。
在日本,你穿和服,吃鱼松拌饭,吃鱼肠拌面是可以的,可是在我们中国,煎饼果子麻辣烫,撸串烧烤炒河粉,这才是中国特色的深夜食堂,这种大排档虽然邋遢但是烟火欢腾,吃完心情会好很多,憋不出深沉孤独的那个劲儿。
“忠于原作”,也要考虑到跨文化背景的故事是否能够真正接地气,观众是否接受。然而中版一经播出,我们看到的便是满屏的雷同,角色、服装、场景、情节全部照搬,即便日本版权方说要保证“基本信息不变动”,但是谁给了翻拍剧“照抄”的权利?
这种尴尬主要来自于文化的差异。说起深夜食堂,就不得不说到居酒屋文化。这种文化是日本独有的,非常本土化。居酒屋时常聚集着一些苦恼的上班族和大叔,三五成群的边喝热清酒边倾吐自己的烦恼,不张扬,却装满故事。日版《深夜食堂》正是在这一点上“添油加醋”,创造了一个营业到天明,菜单只有两种食物的“心灵食堂”。
没有这样的文化背景,却生搬硬套了一个日式居酒屋回来。更何况对于中国人而言,吃饭聊天更爱的是说八卦,而不是坦露自己的故事。我们不会在深夜时分,坐在居酒屋内围绕着老板诉说自己的故事,厨师也不会在正中央为我们做菜。
我们更熟悉的是那种一桌一桌的烧烤摊或者小饭馆,有人和爱人纠结是否多要一碗面,有人和同学诉说上司有多么混蛋,有人和朋友吹嘘自己认识谁谁家的二大爷,有人可能正独自咽下对这座城市的告别饭……这才是充满了本土烟火气的深夜食堂。
脱离了中国市井生活的背景,就是让一种中国演员说着中国化去演绎日本的国情。这之间巨大的文化差异不仅让演员演的尴尬,观众也不明白所以。
如果说一个正宗的居酒屋里展开日本式故事只会让人觉得有些不贴合现实,那么在这样的居酒屋里光明正大地卖老坛酸菜牛肉方便面,只能说不伦不类。
深夜食堂的本意在于用食物温暖深夜寂寞的胃和心。既然有这样的用意,所呈现出的美食即便不是所谓的大餐,也应该能体现出中国美食文化,让人勾起一些温暖的回忆。然而,在这部剧里,强行植入的老坛酸菜泡面竟然就成了所谓的让人心心念念的美食,人民群众能答应吗?
《深夜食堂》(影视剧照/图)
中国美食博大精深,闻名宇宙。有八大菜系,二十四大制造工艺,光是火锅一种食物,就衍生出数种分支。可以说,中国是一个为吃而存在的国家。如果让五郎来中国拍《孤独的美食家》,可能要拍一万季。
而在这部剧里,竟然有人会大半夜跑出去吃宵夜只为了一碗连蛋都不加、把桶装面放到锅里煮一下的泡面?顺便还要科普一下吃酸菜的好处。我就问你尴尬不尴尬?我们聚会时吃小龙虾,飞快剥壳送进嘴里还不忘和朋友唠嗑几句;楼下烧烤店子长年油烟四溢,几串韭菜就能下好几瓶酒。这些看起来平常得一点也上不了台面的东西,才是我们真真实实向往的深夜食堂啊。
各种植入生硬地让人以为是在看加长版的广告。不仅有在店内贴小广告的顾客、还有赠送某品牌食用油的阿龙,甚至是垃圾袋都要特意停留镜头。在第一集的前15分钟里,出现了某房产中介的名字,某购物商店的名字,某包的牌子和某方便面的名字以及该方便面长达1分钟的特写。原作20分钟的剧情被扩充到每集40 分钟,而其中又包含了太多“单刀直入”的广告,颇得《欢乐颂2》和有三十多个出品方的《西游伏妖篇》的真传。
《深夜食堂》(影视剧照/图)
利益方多了,片子就不纯粹了。在这个时代,广告商们已经习惯被叫做金主爸爸,真正的观众爸爸却被忽略了。一味地迎合广告商,牺牲掉的正是应该给予观众的那份尊重。
翻拍剧最引人注目的往往是选角,当初公布选角时也是因为由“黄小厨”黄磊出演而让人颇为期待,更何况中国版的《深夜食堂》堪称请来了半个娱乐圈,几乎每集都会有明星大牌来露个脸。但如果明星的大量客串没有融入剧情,夸张用力的表演只会反而显得突兀,让人出戏。
有不少人批吴昕演技浮夸,这一话题更是霸占了微博热搜的头条。其实,就整个《深夜食堂》而言,之所以口碑一边倒,绝对不仅仅是吴昕演技浮夸,几乎每一个人的出场,每一个人的表演都堪称灾难,所有人都在卖力地表演,演得好尴尬啊。个别演员弱是演员的问题,如果整体都烂,那就是导演和剧本的问题了。
《深夜食堂》(影视剧照/图)
即便是拥有“整容般演技”的赵又廷的故事单元被提前搬出来救场,仍然没有挽回评分。赵又廷饰演的马克是一个听障船员,发音是一种模仿性行为,有听力障碍的人很难掌握正确发音,他们的话常常是从喉咙冲出来,一字一段,没有节律。密集的哭点也得到了观众的认可,手语交流的细节感染力强,马克爸爸形象深入人心。从这点上说,赵又廷一出场就贡献了合格的演技。
虽然上演了苦情戏,可是剧情逻辑仍然禁不起推敲,这就涉及到接下来的一点:剧情过于脱离,更何况这个故事貌似和深夜食堂没有半分关系。于是一夜之间,豆瓣多了一万个网友评分,综合了四万人的意见之后,《深夜食堂》的评分仍然停留在2.3分,真是赵又廷听了都想流泪。
《深夜食堂》(影视剧照/图)
那么,《深夜食堂》的核心究竟应该是什么?原作者安倍夜郎曾经说过,“总是有一批成天加班,疲惫不堪的人,失恋痛哭的人,梦想受挫意志消沉的人,忘却日常乐趣的人,被沉重的工作压得透不过气的人,因上司蛮不讲理满腹牢骚的人,置身幸福之中欢欣雀跃的人”。
都说《深夜食堂》剧中的一众演员演出了尴尬,演技固然是一部分原因,更重要的在于整体剧集的设定出了问题,浓浓的台风和江湖气,缺少了生活的烟火气和质朴,表演浮夸,谁和谁都自来熟。为了还原原著,过分注重效果,每个人都在努力展现自己的任务标签,在很努力的生活,角色过于符号化。
而编剧所进行的本土化改造也显得不伦不类。比如,一提到女博士就是荒废青春,只会读书,没谈过恋爱的老处女;所谓的“泡面三姐妹”简单到有点幼稚的友情分分钟让人出戏小时代,毕竟可以为了一个渣男大打出手,又可以因为一碗泡面和好如初;新娘在婚礼前三天还没有选好婚纱和婚庆,每天晚上和高中暗恋自己的男生们出去吃煎饼果子,要自己一个人去试婚纱……
《深夜食堂》(影视剧照/图)
深夜食堂对于里面的人来说,可能更像是一个树洞,好的可以互相分享,坏的可以彼此诉说,开心就吃,不爽就来一杯酒。它很简单,就是生活中的蝇营狗苟,不一定是什么让人醍醐灌顶的大道理,也不一定是让人喝下去就精神抖擞的浓鸡汤。
但是这里的每个人都在绷着,假装有故事,假装有生活。却都忘了在真实的生活里,连故事都没有,又何谈心事呢?
自打中国文化产业多了IP这个词,就像给投资方种下了一颗新的摇钱树。这几年,片子但凡套上IP,票房和收视率就像是有了保险。然而,这不是保险,倒是更像一个定时炸弹。苏有朋拍《嫌疑犯X的献身》,四个字概括,诚惶诚恐。但苏导还算是有进步的,毕竟他没强行用小鲜肉当主演,城市的选取和气氛的塑造也算不错,好得观众给了一个及格分。
《嫌疑人X的献身》(影视剧照/图)
改编难,改编被反复翻拍的经典作品更是难上加难。即便是以真诚之心面对,还得看有没有能力完成。更何况业界的浮躁风气,愿意诚心琢磨的更是少之又少。
近年来日剧被国产改编逐渐增多,虽说到现在为止几乎部部都是烂片,但是没有一部像深夜食堂这样崩的如此彻底。老实讲其实这手牌并不差,蔡岳勋之前也是拍出白色巨塔、流星花园的导演,主演黄磊虽说近日形象有些小崩,但还是有巨大的受众群,更别说原IP是国内最为出色知名的日剧,在豆瓣上有近十万的评价。
除此之外,仍然有一大批日剧在改编或即将被改编。然而无论是《深夜食堂》,还是《问题餐厅》、《求婚大作战》等等,都收视惨淡。近年来的IP热难道失灵了?
改编首先要明白编剧到底想要表达什么,再改编成适合本土文化表达的方式。就拿《深夜食堂》来说,原著漫画讲述的是都市边缘人的故事。包括中年同性恋、黑社会成员、脱衣舞娘、变性人等。但事实上,这些人的“身份”虽然猎奇,但本就不是原著漫画的精髓所在。原著漫画和日剧讲述的核心是:当年华逝去,那些经历了痛苦和失去,活的并不出色,而又难以改变的人们,该如何面对人生和自己。
相比于原著用淡淡的冷幽默去自嘲的态度,日剧用的是惯用的日式煽情路数,但它们都表达了一个观点:面对无法改变的事情,就不要去痛苦挣扎了,接受和适应,然后乐观的活下去。但这样的观点对于今天大多数人还在苦哈哈地奋力拼搏的中国来说,是不太被接受的。
日版《深夜食堂》(影视剧照/图)
误解了故事的内核,就会误解情节发生的作用。因为原故事的核心是接受痛苦和失去,因此当阿龙高傲冷酷的穿西装戴墨镜带着一个嚣张的小弟去居酒屋吃香肠的时候,我们可以理解他这么做的原因,因为人物行为符合人物的设定,而人物的设定是为故事核心服务的。
而奋斗中的国人需要的故事核心是付出就有收获,所以当国产版的阿龙并不是什么黑道大哥,而是成了物流公司老板,却依旧高傲冷酷的穿西装戴墨镜带着一个嚣张的小弟去居酒屋吃章鱼香肠,我们就会莫名其妙——这到底是什么鬼?
《深夜食堂》(影视剧照/图)
这些浮于表面的改编,恰恰透露了编剧们浮躁和急于求成的心态,没有办法透过现象看本质。现在就算把《深夜食堂》的日市居酒屋店改成大排档,来往的客人改成都市白领、大学学生、奋斗中的程序员、日夜兼程的农民工,一样讲不好这个故事。因为不能彻底的理解原剧表达的核心思想,那么剧本怎么写都会有问题的。
而这一切归根到底还是在于文化差异。日本IP在中国落地的可能性太小,大多数中国人都不会拥有《求婚大作战》那样轰轰烈烈的青春,也没有《深夜食堂》中的生活节奏,为了改编而改编的话,即便把深夜食堂套上深夜大排档的外衣,也没有办法真正地适用于中国的故事。
同样是以饮食作为线索穿起故事的电影,李安拍的《饮食男女》就非常精致而丰满;《舌尖上的中国》也能在一道道精致的菜肴中讲述平凡简单的故事。这是因为这些作品知道自己要表达的是什么,但是决定翻拍《深夜食堂》的人却不知道。他们看到这部剧很火,或许看了以后也很受触动。但具体为什么,怎么做,他们一概不知。
《饮食男女》(影视剧照/图)
真正能打动观众的还是充满诚意的内容。有很多朋友讨厌尴尬的IP,毫无演技但霸占荧屏的小鲜肉,滥俗剧情与造作的台词。如果“供给侧”还是我行我素,闭门造车,不痛不痒制造低劣品,以期捞一笔快钱就跑,那我们只能尝试着短期内需求拉动供给。你当观众没脑子,观众就以不看抵制,真当观众人傻钱多随便欺负吗?
中国人当中最懂日本电影市场的电影人顾晓东认为,早前《摔跤吧!爸爸》的逆袭是一种报复性的观众反映——
“其实从去年年底开始,演员的高片酬、替身等各种问题就一再地被诟病,整个社会对中国演员特别是小鲜肉持一种强烈的批判态度。这时候,来了一部主要演员为了拍片让自己增减25公斤的电影,而电影又具备了很高的质量,这就跟之前的《大圣归来》一样,产生了一种报复性的触底反弹,带来了‘自来水’的泄洪,一下变成一个社会现象,挡也挡不住。”
好的东西未必要拿来。观众并不是看到IP就照单全收的,在这样一个流量时代,“无脑”的粉丝也是会反抗的。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 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