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同志导演泽维尔·多兰的处女作《我杀了我们妈妈》里,有一句让人印象深刻的台词,叛逆的同志儿子问他妈妈:“如果今天我死了,你会怎么办。” “母亲回答:那我明天也会死。”
每个同志与母亲间或许都有着复杂深刻的情感联系,这也为不少同志电影提供了很好的话题。你跟你妈妈的关系怎么样呢?你们平常是如何相处的?
这周末刚好是母亲节,Q叔好久没做过同志电影的盘点合辑了,在以前的推文里,也推荐过好几部跟母亲有关的同志电影,这次一起来做个盘点吧。
邻家男孩,单亲家庭,情窦初开,成长,初次性经验,出柜……诸多与同性恋世界有关的因素,成了这部电影的关键词。两位男主角的家庭各有各的辛酸,然而这并没有给这部电影带来负能量和怨念,相反男主乐观坚强的母亲、轻松幽默的剧情让电影甜蜜而美好。
这部电影在2001年美国《娱乐周刊》评选的90年代10大同性恋影片中名列榜首,大概就是因为电影中的感情纯真而美好吧。
主角梅尔的妈妈一直视歌星兹维卡·皮克为偶像。在儿子10岁生日那天她抛家弃子去追寻梦想,梅尔无时无刻不想找到她。进入高中后,梅尔与青梅竹马的女伴苏丽同时喜欢上英俊男孩加比,友情与爱情的煎熬最终促使他踏上寻找母亲的旅途,却在特拉维夫意外绽放光彩,成为了惊艳的变装皇后“玛丽露”。
影片题材边缘,涉及的LGBT元素也颇多,比如变装皇后。这是一个寻找母亲的故事,同时也是一个寻找真我,自我认同的故事。
相关推荐:《玛丽露》:以色列同志版「妈妈咪呀」
"出柜之前要做的事,就是放这部电影给家长看",这部电影被誉为适合所有同志的父母观看的教科片。本片改编自真人真事,男主角Bobby的母亲无法接受儿子是同性恋的事实,而且企图矫正他,Bobby最终选择自杀。Bobby的死唤醒了母亲,她毕生投入到同志维权事业中,帮助那些和Bobby一样的少年。
失去儿子的母亲在倾盆大雨中失声痛哭,雨水和泪水将固执、偏见和不理解洗刷得一干二净。人太需要彼此理解了。
相关推荐:《天佑鲍比》:上帝爱我们本来的样子,致我和我的母亲
我们在成长过程中都会有一段叛逆期,自己和母亲之间开始变得越来越难以沟通,两人之间的距离渐行渐远 。本片作为泽维尔·多兰的处女作,拍这部电影时他才20岁。这部电影讲的就是一位有同性恋倾向十六岁少年与母亲之间又爱又恨的纠结关系。我杀了我妈妈,并不是真的杀,而是一种叛逆的思想。
相关推荐:泽维尔·多兰: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偏偏要靠才华
华裔女性珍与儿子凯相依为命,不谙英文的她一直依靠儿子充当眼睛和耳朵,儿子就是她的全部。然而她并不知道凯的性取向,甚至长期以为凯和同居的英国人理查德只是“室友 ”。当凯因为一场车祸意外去世后,无助的珍惟有开始接触理查德,从而开始翻阅儿子生前不为人知的画面。
本片的主演时本·卫肖和郑佩佩,一老一少共同面对失去挚爱的生活——哪怕他们无法以言语沟通。
中年华裔妇女艾玛忍受不了枯燥乏味的婚姻生活,决定搬去洛杉矶和同志儿子艾略特小住。长久的疏远让母子更像陌生人。作为同志儿子的母亲,他们如何化解心结?
既然叫亲子饭,那自然少不了美食,比如炒粉,饺子等传统的中国菜。美食在母子关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母子通过美食和解同志议题,食物调动了母子情感的流淌。其中同志儿子的穿插着两段同志儿子的基情戏,第一段是蜻蜓点水的419,第二段是与帅气的乐队吉他手一见钟情。男主的炮友和男友颜值都逆天了。
相关推荐:《亲子饭》:温馨的亲情小品
现在的同志题材电影,缺的就是充满生活气息的真实感,于是见多了纵欲无度,却难见琐碎杂事中的温馨。本片讲述同志小说家洛伦兹和她的母亲以及他和一位年轻书迷之间的一段故事。很生活化的电影,当然更多的笔墨是在母亲身上。
母亲的赡养问题,女儿的婚姻问题,儿子的感情问题,加一段逝去老爹的陈年,情节不曲折只是真实,但其中默默的感动,足够了。
相关推荐:《男人,爱人和母亲》:我们都会遇到的家庭问题
面对那些传宗接代思想根深蒂固的父母们,同志面对结婚和生子往往都会陷入尴尬的境地。本片是导演兼主演郑伯昱的半自传式作品,以写实风格和喜剧情节探讨同志家庭话题,讲述留美男同性恋者计划代孕生子,观念传统的母亲从不认同转为积极参与的故事。
影片的核心在于母子关系,实际也在影射西方自我外放的价值观与中华传统保守的家庭价值观间的冲突,也为同志夫夫普及了不少代孕知识。
爱给了我们太多的牵绊,让我们难以活得潇洒,但也正因为有了爱,我们活着才有意义和价值。希望所有深爱孩子的母亲和深爱母亲的孩子,最终都能因为这份爱而达到和解。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 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