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新闻>电视剧

缺了张雨绮床戏的《白鹿原》,电视剧会不会沦为乡村爱情

缺了张雨绮床戏的《白鹿原》,电视剧会不会沦为乡村爱情

文/马庆云

电视剧版本的《白鹿原》昨天已经在电视台开播了,因为是周日的缘故,所以只播出了一集。我只能根据这第一集谈谈个人看法。因为在电视剧创作中,一般都讲求用第一集拴住观众的策略。

编剧方面,会在第一集放出最重要的矛盾冲突,尽量贯穿整部电视剧。而导演角度,也尽可能地让第一集中至少呈现三点。第一点,尽可能放大场面戏份,形成大制作景象,也可以叫假象。第二点,尽可能让整部电视剧中的最主要场景地出现,尤其有道具布景的美术造景。第三点,尽可能让剧中的最重要的主人公亮相,并进行彪戏。这三点,并不是绝对的,只能说“尽可能”。基于此,我在观看电视剧《白鹿原》第一集之后,想谈一些感受,纯粹是个人看法,贻笑大方之家。

不如先说《白鹿原》的电影改编

最为大家熟知的,就是王全安导演的电影版本的改编。王全安导演属于没有大才华但是非常用功型的导演,所以他的作品往往立意非常好,但是表达起来好像不是那么顺畅,倒不是叙事上的不顺畅(文艺片都面对叙事不顺畅的问题),而是情感表述上的不顺畅。而小说版的《白鹿原》,最大的情感价值是陕西原上一村之内两户人家跨度几十年的命运沉浮。

这个线条,是非常复杂的。小说其实是在织网,整张大网编织好了之后,你才会感觉到时光与岁月都已经成为过往。所以,对于《白鹿原》而言,比故事更重要的,其实是那种凝结在土地上的生存感,而生存感的制造,是需要一个又一个的生存事件的。这本身便是与当下的商业电影模式相冲突,当下的商业电影要求有主线故事,所有其它故事都必须辅助主线故事。小说则可以各种主线,甚至所有线条都是主线——编织大网,没有粗细线条之分。

王全安导演对《白鹿原》的电影改编,就用了拙笨的苦功夫。这部电影的完整版本是220分钟,当年做过一次内部放映,是作家圈子有头有脸的几十位大咖级人物去看的。铁凝主席也去了。之所以说是笨功夫,是因为王全安导演在尽量把原著小说故事呈现出来的前提下,又尽量做了生活化的影像改编,他试图为这部电影拉入生活的地气。比如,割麦子、唱老腔等,都是小说没有涉及的。这都是值得肯定的笨功夫。

该片国内上映的时候变成了154分钟,成了《田小娥传》,里边张雨绮的各色床戏反而“被重点”了。《白鹿原》的剧情不能完整呈现,是必然的。不仅陈忠实老先生的这部小说不能完整影像化呈现,包括文学奖的莫言老同志,他的《丰乳肥臀》那些民国戏,也照样没法拍。面对这种现象,我倒是想说,这是给未来审查制度放宽之后,留一些经典的小说财富。在这样的前提下,我觉得电影版的《白鹿原》是可以作为一部重量级的作品出现的,虽然它最厚重的历史层次被隔离在了154分钟之外。

也提几句《白鹿原》的话剧改编

看得起话剧的人,才是真有钱的。电影票三十一张,可现在一张话剧票,想坐个前排看得清演员脸的位置,没有一千块,是下不来的。所以,《白鹿原》版本的话剧,我看的非常有限。倒是死不要脸的求学好问“精神”,有行内老师施舍过几版话剧的稿件,读过剧本。所以,无法评断演员的表演,只能说话剧的剧本。

基本上我看过的几个话剧剧本,都有对白嘉轩和鹿子霖两家换地的开篇呈现,最终也都是老去的白嘉轩看着自己换来的地沉思的结尾。小说更像个两边开口的大布袋子,什么都可以往里边装,但开头和结尾这个口子封好了,就算齐活儿。换地,就是开头和结尾的布袋口。这些话剧,都用这个布袋口开启、结束。里边的杂货铺,就根据不同编剧的喜好,往里边装不同的东西了。我觉得,话剧的尺度要比电影大,毕竟,看得起话剧的人,屈指可数。

最后聊聊这部电视剧《白鹿原》

开头第一场戏把我震撼了一下子。“吃饱了,喝爽了,跟皇帝他爸一样了”,秦腔。开的真带劲。民众生存心态全呈现出来了,又是老腔,陕西味道,尤其关注吃喝,这是老百姓最硬的东西。可电视剧的第一集,也就这个开场够硬气,往后边来,就软趴了。

很多话剧把两家换地作为开场戏,也够硬气。地嘛,就是吃饭的东西,是生存问题。但电视剧版本,在第一集中并没有展示换地的事儿,不知道后续还不会不展示,我很担心编剧把这个最硬的东西直接无视掉。

而电视剧中,也有展示吃饭的东西,就是秦海璐饰演的角色仙草做饭,尤其是油泼辣椒面,确实是陕西做法。可第二个镜头就陋到爆了,秦海璐揭开锅,竟然是面做的彩绘馒头。这是电视剧惯用的东西,不够新,甚至于太俗气了,根本没有地域和时代特点。第一集的剧情中,这类水活儿很多,都是别的电视剧创作用烂的梗,《白鹿原》继续拿过来用。

比如,大伙赶着马车斗嘴,《闯关东》里边就是如此。再比如,白嘉轩跟仙草的事儿,被大伙起哄架秧子,过烂的编剧技巧型的桥段,会毁掉影像本身的历史厚重感,带来过分的水分,沦为一种年代戏的闹剧观感。

电视剧编剧用惯用的桥段梗进行创作,是行内惯例,因为一部电视剧实在太过庞大。大伙想想,这部《白鹿原》80集,一年才365天,编剧不到五天就得出一集。每集基本上要保障有60场以上的戏,这意味着,编剧必须每天创作10场以上的戏才能保障一年出剧本。可不少电视剧的剧本,都是一个月两个月就出来,不放水做惯用桥段梗是不行的。

但《白鹿原》不一样啊。它被寄予很多历史厚重。只要你这部电视剧放一处水,都会让真正的观众觉得虚假。在第一集中,编剧就开始放水了,不少人物对白并不精彩,更不用谈传神。不少对白都是水词儿,很多都快搞成乡村爱情里边的刘能家庭跟赵四家庭之间的插科打诨了。这也是我为电视剧《白鹿原》捏把汗的地方,白鹿两家的争斗,底色是生存与历史沉浮感,不是乡村爱情里边的闹着玩儿。编剧能不能把剧情拉到这个底色上来,有待进一步观察了。

根据小说改编来的电视剧,二次创作,都是苦活儿,编剧其实很不容易,不少同行均英年早逝。写东西的,死的早。我赶紧把这篇文章结尾吧。

电视剧《白鹿原》被广电喊停,原因是因为尺度过大?

上一篇

电视剧《白鹿原》被广电喊停,原因是因为尺度过大? 电视剧《白鹿原》被广电喊停,原因是因为尺度过大?
一部戏用了8个替身,全程坐着拍戏,却被吴京称为是最敬业的演员

下一篇

一部戏用了8个替身,全程坐着拍戏,却被吴京称为是最敬业的演员 一部戏用了8个替身,全程坐着拍戏,却被吴京称为是最敬业的演员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点击排行
热门专题

蜀ICP备2020026468号-4

Copyright © 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