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新闻>电视剧

《人民的名义》周梅森,现实版的陈岩石

《人民的名义》周梅森,现实版的陈岩石

上一次,燃起全民观剧潮的还是《琅琊榜》

时隔两年,又一霸屏剧作诞生:《人民的名义》

没有流量“小鲜肉”,几乎零宣发,

口碑却一路飚红:“史上尺度最大的反腐剧”

中国电视剧2017年最大的惊喜、豆瓣评分8.6

“达康书记”的表情包横行全网

豆瓣上,有网友为这部剧恶意打了一星,原因不过是《人民的名义》剧名听起来太过主旋律。

这部爆款电视剧背后,是一部30万字的同名小说。作者周梅森,被称为“中国政治小说第一人”。

周梅森曾用两年时间完成小说,先改编成话剧,后又改写成60万字的同名电视剧本,共计100万字。

他说,这是他写得最为酣畅淋漓的一部小说、最好的一部作品。

在《人民的名义》等系列政治小说创作的背后,周梅森就像剧中的陈岩石一样,有股不服输的老愤青气。

◈ ◈ ◈

丨《人民的名义》空前的尺度丨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开篇即来重磅。

现实中受贿两亿多元的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原副司长魏鹏远,被当做原型放在了故事开头,与此同时,京州市一个贪腐副市长逃往美国,这是送给新上任的省委书记沙瑞金的“大礼”……

这部“史上尺度最大的反腐剧”的诞生,并不是一路顺利的。

2014年的10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专职副主任范子文与周梅森对谈。他提出创作一部反腐题材电视剧的想法,希望周梅森执笔剧本。

可现实却是——反腐题材因种种原因从国产剧的一个重要类型变得销声匿迹。

但周梅森坚信反腐题材能重见天日,并投入到这一创作中。“任何一个政权对腐败都不可能无限制容忍下去,腐败伤害的不仅仅是执政者本身,它对一个国家、民族的整体文化传统和素质也都是毁灭性的打击。”

为了保险起见,范子文征询了时任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司长李京盛的意见,得到的答案是:从没说过不能做,也没有任何相关文件禁止做,问题是谁来做,怎么做。至于由周梅森来做,李司长很放心,“他写的东西没问题”。

当中,中纪委的支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015年6月,一次座谈会,中纪委宣传部调研组希望最高检影视中心加强反腐题材影视剧的创作和生产。大意是:“反腐搞到现在了,一部像样的电视剧都没有,这个东西要引起重视啊,要抓啊。”

2015年7月,剧本创作专家研讨会,中宣部原副部长、中国作协原党组书记翟泰丰批评了周梅森的创作尺度,“坏人只写到一个公安厅长,十八大后倒掉这么多的贪官,反腐形势这么严峻,你能这么轻描淡写吗?”

所以,我们得以看到《人民的名义》空前的尺度:触及了副国级领导干部的贪腐,突破了反腐小说以往“写到副省部级为止”的“红线”。

周梅森毫不讳言,制作《人民的名义》,“实际上是理所当然的”。

丨不准播电视剧,不得有周梅森的报道丨

周梅森被誉为“中国政治小说第一人”,他的第一部政治小说《人间正道》发表于1995年。

但他的创作最早要追溯到1983年,最初,周梅森以新历史主义小说登上文坛,深受评论界好评。1990年代后期,他却转向了主旋律作品的创作。

为什么由熟悉的历史小说转到主旋律的政治小说呢?

1994年,周梅森返乡,此时家乡正集资修路,源于闭塞,老百姓对修路的意义并不能深切理解,因此怨声载道,甚至有人告主要领导的状。

一个偶然机会,周梅森和那位领导谈了话。

“这次谈话,使我认识到改革的艰难……不仅改变了我对官员的看法,也改变了我的文学道路……接着,我就接到领导邀请,到市委挂职,当了一段时间秘书长”。

虽为作家,但为了做喜欢的事,不必为稻粱谋,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周梅森便“下海”了。他先赴深圳,再跑到上海,与朋友做房地产开发;后来,股市进入中国,他又做起了证券投资。

挂职及从商的经历,对周梅森触动很大。

他开始思考:当文学失去轰动效应,一步步走向边缘化的时候,是继续恪守个人化写作,还是投入不断发生深刻变化的生活中去?

经过这番考虑,周梅森的创作出现了转变,更多地关注现实。

1995年,他的第一部政治小说《人间正道》出版。出版之后,就引发了一场“对号入座”的大争论。

据周梅森说,当时有40多个厅局级干部联名告他,3个宣传部长提出要修改小说,新华社还发了内参。

面对刁难,周梅森气愤、口硬:“让我改我也不会改,改了反而心虚,他们可以去起诉,禁我的书,不许出了,法院判我就执行,法院不判,我就不执行。”他就像剧中的陈岩石一样,有着股不服输的老愤青气。

接下来就是“封杀”:不准播电视剧,不得有周梅森的报道。

1998年,《人间正道》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在当时产生极大的轰动。曾“封杀”他的人口径一转,说出的却是“事实证明,我们抓这部作品抓对了”。

这种反差让周梅森陷入思考,他更加深刻地了解了官场。

这场风波还促使周梅森在接下来的创作中,以更全面、更广阔的视角观察社会。“选择的题材,必须是站在国家和民族的立场上,从宏观上发现问题,这样我在下笔的时候就得相当慎重,不能把自己偏激的情绪带到书中”。

从第一部政治小说《人间正道》发表开始,他的《中国制造》、《绝对权力》、《至高利益》、《国家公诉》、《我主沉浮》等作品相继被创作出,这些作品均描绘暴风骤雨式的反腐倡廉斗争,为读者喜爱,为同行所称道。

丨“给各级官员树立一个标杆”丨

高产也引来的非议。有人说,周梅森这样写下去,每年写一部,是不是批量生产?

周梅森说过,他的朋友上至省部级,下到基层的官员,在与很多官员把盏时,会讲述他们在官场上的悲欢;担任过市政府的副秘书长,了解政府组织的运作形式,这也为他创作政治小说打下基础;能够把腐败案件中的经济犯罪写得真切,则与他早年下海经商密切相关。

如今,作为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的艺术顾问,周梅森的执笔也得到了检察系统的大力支持。

从《国家公诉》到《人民的名义》,周梅森都被允许前往南京浦口监狱,与真实的落马贪官及检察院的干部进行会谈,借此让作品得以充实;每当有官员落马,周梅森都会持续追踪,除了对官员的从政履历和贪腐经过进行研究,还会详细了解他们的成长背景。

丰富的生活体验和一线调查为周梅森提供了持续创作与贴切创作的可能。因此,他笔下的官场真实客观。

他敢于直书腐败:层层递进,弄清楚腐化的诱因、过程,是什么突破了他们贪婪的心理防线,人性。

他不采用官场小说的惯用模式,觉得不真实、不生活化:从来不相信一把手就会没有问题,“还是根据生活本身的规律,尽可能还原生活本身,而且生活本身没有模式”。

虽然真实,但周梅森的所有作品都是在肯定进步的前提下谈问题。他有着熟练的、把握政治题材范围的书写尺度,也十分笃信自己的拿捏。

在他看来,最重要的还是作者写作的立足点,“你是真的像某些官员所担心的,在制造动乱、给政府和社会添乱,还是希望咱们的社会、国家变得越来越好,真心实意地支持反腐,这个立足点非常重要。如果立足点站对了,再加上政策放宽,这类作品不会有什么大的风险。”

有了这样一个立足点,下笔就会有一个度:虽然还存在问题,但作品必须给人以力量,所以,在他的作品中必须出现理想人物、理想人格。

周梅森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能给各级官员树立一个标杆,告诉他们真正的好官是怎样的。

丨“让凯撒的归凯撒,让人民的归人民。”丨

周梅森的作家身份之外,还有一个知名老股民、股票大户的身份。

他的名字和财经界联系在一起,要追溯到2005年。就是记入中国证券史的那三封著名公开信:《作家周梅森致全国流通股股东的一封公开信》、《周梅森致非流通大股东并国资部门的公开信》、《周梅森致管理层的公开信》。

2005年,中国正式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这年10月,一家名为“金丰投资”的上市公司启动股改,提出非流通股东向流通股东10送3.2股,以获取全流通资格。

当时,周梅森持股约70.25万股,是金丰投资的第一大流通股股东。他对这个股改方案十分不满。他觉得:对价应该在10送4股,最起码也要在3.8股以上。

最终,公司公告却是股权对价依然维持在10送3.2股。周梅森强烈呼吁中小散户团结起来,在股东大会上投票否决大股东的股改方案。

于是,就有了这三封著名公开信。周梅森还引用了《圣经.新约》里的一句话:“让凯撒的归凯撒,让人民的归人民。”

目的达到,金丰投资由此成为全面股改开始后唯一一家因中小流通股东维权被否决的上市公司。

周梅森是江苏股民中首批大户之一,股海沉浮十几年。 他说,“我的稿费从来不存银行,我这边拿到稿费,那边就去投资。”尽管炒股,但周梅森始终认为那是副业。

“写作是我终身的事业,炒股那是我的兴趣。也就是我们赶上了这么一个时代,我想一个聪明人都不会错过吧”。

◈ ◈ ◈

周梅森和他的《人民的名义》无疑打了一场漂亮的大胜仗。

“潜心八年,六易其稿”。这场胜仗也本属于他。

文字由全球极客(微信号:qqgeek)撰写

图片源自网络公开资料

如需转载,添加微信(lsjzhr)

《人民的名义》赢得观众一致好评,这些年影视剧的清官形象大盘点

上一篇

《人民的名义》赢得观众一致好评,这些年影视剧的清官形象大盘点 《人民的名义》赢得观众一致好评,这些年影视剧的清官形象大盘点
一部戏用了8个替身,全程坐着拍戏,却被吴京称为是最敬业的演员

下一篇

一部戏用了8个替身,全程坐着拍戏,却被吴京称为是最敬业的演员 一部戏用了8个替身,全程坐着拍戏,却被吴京称为是最敬业的演员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点击排行
热门专题

蜀ICP备2020026468号-4

Copyright © 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