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新闻>电视剧

“四大名著”电视剧改编的成败得失

“四大名著”电视剧改编的成败得失

恳请您点击左上角,订阅“媒介之变”的头条号。

欢迎关注同名微信公号:媒介之变(mediachanged),转载须经授权。

张慧瑜

翻拍作为一种大众文化惯常使用的生产方式,经常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被翻拍的作品,一般都是经典名著(如中国的四大名著)或者收视率好的作品(如金庸的武侠)。近几年来,翻拍剧成为引人注目的现象,尤其是对四大名著的再次翻拍,如2010年已经播映的《三国演义》和《红楼梦》,虽然存在着诸多质疑,但基本上新版与老版平分秋色、各有新奇之处。媒体往往纠缠于新版能否超越老版,而有趣的问题是,在新的历史条件和文化背景下如何来讲述新的经典故事。在这个意义上,新版《水浒传》是一部具有文化症候性的作品。

新版《水浒传》作为一部年度大戏,由郑晓龙任艺术总监,香港导演鞠觉亮执导,全剧共86集,投资约1.2亿元。自年初该剧在浙江等地方频道播出,随后进入各大卫视,尽管在改编细节上存在着许多争议,但收视率还是一路高升。《水浒传》作为经典名著,并非仅仅是一部古典名著,而是与中国当代史密切相关的作品。作为一部书写农民起义的小说,与革命、造反等特定时代的议题密切相关,而关于宋江是否是投降派的讨论曾经是文革后期重要的思想文化论争。

可以说,关于《水浒传》的解读和阐释依然打上了50-70年代的印痕。80年代以来关于《水浒传》的改编某种程度上都是在与这种特定时代的阐释进行对话。如80年代《水浒传》被山东电视台拍摄为电视剧,但只拍到宋江逼上梁山、108位好汉齐聚忠义厅,似乎认为落草为寇的宋江是革命的,而走向招安之路的宋江是负面的。1998年央视集合香港电影人拍摄了全本《水浒传》,在动作特效和人物呈现上都更胜一筹,不过,对于宋江的认识和看法依然延续了文革后期的讨论,宋江一意孤行地带着众兄弟走向了屈辱的招安之路、也是死亡之路,宋江与体制依然存在裂隙。

2011年的版本仅从长度上就可以看出,比98版央视《水浒传》要充实的多,容纳了更多的人物故事和战争场景。关于宋江的定位也发生了有趣的变化,相比98版李雪健扮演的宋江的唯唯诺诺、卑躬屈膝,张涵予扮演的宋江更为硬朗和足智多谋。不仅仅如此,新版《水浒传》一开始就讲述了原著关于“张天师祈禳瘟疫 洪太尉误走妖魔”的故事,把水泊梁山108位英雄解释为天罡星、地煞星等“妖魔”重返人间“造孽”。这种神话式的开篇,一方面还原了《水浒传》原著中的叙述,另一方面则超越了50-70年代把《水浒传》作为农民起义的历史小说的基本定位,从而变成了一部带有神话色彩的电视剧,这样处理可以轻易消解这些英雄造反与起义的政治涵义。

在这个意义上,新版《水浒传》似乎超越了50-70年代关于这部作品的诸多政治讨论,而使其恢复为一部“小说”。在新版结尾处,宋江虽然被毒死,却受到皇帝的恩典,成为忠义之臣,如同抗战版《水浒传》的热播剧《永不磨灭的番号》(两部作品也使用了相似主题的主题曲:《兄弟无数》和《义气》),这些为朝廷效力而死去的英雄们总算获得了体制/秩序的嘉奖。在宋江被命名为“大英雄”(而不是投降派/造反派)的时刻,也是认证、确认这份命名的体制获得合法性的时刻。可以说,这部作品非常恰当地呈现了个人/英雄与主流意识形态形态之间的和解关系。因此,这是一部“回归”原著、还原历史的作品,同时也是一部重建历史记忆的作品。

欢迎关注同名微信公号:媒介之变(mediachanged),转载须经授权。

热点|《人民的名义》:走心的电视剧值得“追”

上一篇

热点|《人民的名义》:走心的电视剧值得“追” 热点|《人民的名义》:走心的电视剧值得“追”
一部戏用了8个替身,全程坐着拍戏,却被吴京称为是最敬业的演员

下一篇

一部戏用了8个替身,全程坐着拍戏,却被吴京称为是最敬业的演员 一部戏用了8个替身,全程坐着拍戏,却被吴京称为是最敬业的演员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点击排行
热门专题

蜀ICP备2020026468号-4

Copyright © 2008-2020